忆江南·去岁迎春楼上月
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今宵帘幕扬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年在迎春楼的月光下,正好是在窗户旁,夜晚凉爽的时候。美丽的女子因为困倦而掉下了她的金簪,妆容退去,露出了她真实的美丽。
人们不能像风花雪月那样始终如一,破镜和灰尘就如同破碎的梦想,年复一年地让人消瘦。今晚的窗帘上映着飞扬的花影,只有枕头上的泪水独自伤心。
去完善
释义
1. 去岁:去年。
2. 西窗:指房屋的西侧窗户。
3. 夜凉时节:指夜晚气温较低的时候。
4. 玉人:美女的雅称。
5. 坠钗云:形容头发松散的样子。
6. 粉消妆薄:指脱去了妆容,露出了本来面目。
7. 天真:天然纯真。
8. 人非风月长依旧:指的是人生无常,不像月亮一样恒常不变。
9. 破镜:破损的镜子,此处用来比喻破碎的爱情或生活。
10. 尘筝:被灰尘沾染的风筝,比喻失去活力的事物。
11. 一梦经年瘦:形容经过一年的时间,如梦初醒,倍感消瘦。
12. 帘幕扬花阴:形容窗帘遮住了阳光,使得室内光线暗淡。
13. 枕泪:躺在床上哭泣时流下的泪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去年春天赏月时的美好时光与今年的孤独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岁月流逝的感伤。词人以极富诗意的手法展现了爱情的甜美与悲剧的伤感,凸显了人生无常、美梦易碎的主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江南·去岁迎春楼上月》是五代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960年左右,正值南唐时期的末期。此时,距离南唐建立已过去了几十年,国家逐渐衰落,政权不稳,民间疾苦,外忧内患不断。
冯延巳在年轻时曾任尚书郎、翰林学士等要职,但晚年因为政治斗争而被贬谪。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对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这首词中,冯延巳以“去岁迎春楼上月”开篇,描绘出一幅美好而宁静的画面。然而,随着词意的深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通过对比现实中的困苦和回忆中的美好,冯延巳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