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石城山下桃花绽,宿雨初晴云未散。
南去棹,北飞鴈,水阔山遥肠欲断。
倚楼情绪懒,惆怅春心无限。
燕度蒹葭风晚,欲归愁满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石头城的山脚下,桃花正盛开着,昨晚的雨刚刚停歇,天空中的云还没有完全散去。南边的船儿渐行渐远,北飞的雁群消失在视野里,江水浩渺,山峰遥远,我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愁绪。我懒洋洋地靠在楼上,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无尽的春天思绪。燕子掠过带着蒹葭的风,天色已晚,我心中充满了想要归去的忧愁,满脸都是无法掩藏的愁容。
去完善
释义
《应天长》:词牌名。
石城山:位于今浙江绍兴一带。
宿雨:昨晚下的雨。
南去棹:指南方行去的船,“棹”指船只。
北飞雁:向北飞翔的雁群。
水阔:水面宽阔。
山遥:山高路远。
倚楼:靠着楼台。
蒹葭:一种植物,即芦荻。
风晚:傍晚的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江南的美景,同时也传达出离愁和思乡之情。起句“石城山下桃花绽,宿雨初晴云未散”,展现了春雨过后,桃花盛开的景象,同时点明了季节和环境。接下来的“南去棹,北飞鴈,水阔山遥肠欲断”,则通过描述南去的船、北飞的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表达了身在他乡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倚楼情绪懒,惆怅春心无限”,诗人借倚楼的情绪,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对春天的感慨。最后两句“燕度蒹葭风晚,欲归愁满面”,描绘了傍晚时分,燕子掠过芦苇丛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整首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深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应天长》是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唐中期(943-961年),此时南唐正值中兴之时,国家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为词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人生际遇方面,冯延巳曾担任南唐的宰相,他在任期间励精图治,颇有政绩。然而,由于受到朝中权臣的排挤,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慨,这也成为他创作诗词的重要灵感来源。
在时代背景方面,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但南唐却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地区。这使得南唐的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词这种文学形式,更是在南唐时期达到了高峰。冯延巳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无疑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影响,展现出了浓厚的时代特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