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雁孤飞
雁孤飞,人独坐,
看却一秋空过。
瑶草短,菊花残,
萧条渐向寒。
帘幕里,青苔地,
谁信闲愁如醉。
星移后,月圆时,
风摇夜合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雁独自飞翔,人们孤独静坐,
眼看整个秋天就这样过去了。
瑶草枯萎,菊花凋零,
秋天的萧瑟逐渐转变为寒冷。
窗帘后面,长满青苔的地面,
谁能相信那闲散的忧愁就像喝醉了酒。
星星移动,月亮变圆,
夜里的风吹动着合欢树的枝条。
去完善
释义
1. 雁孤飞:形容大雁孤独地飞翔。
2. 人独坐:指人们独自坐着。
3. 看却一秋:看完整一个秋天。
4. 瑶草短:指瑶草逐渐变短。
5. 菊花残:指菊花凋谢。
6. 萧条:指景象冷落。
7. 渐向寒:渐渐变得寒冷。
8. 帘幕里:指窗帘后面。
9. 青苔地:长满青苔的地方。
10. 闲愁如醉:指闲暇时的忧愁如同喝醉了酒。
11. 星移后:指星星移动之后。
12. 月圆时:指月亮最圆的时候。
13. 夜合枝:一种夜间闭合的植物。
去完善
赏析
《更漏子·雁孤飞》这首词通过对孤雁、孤独的人、凋谢的菊花和寒冷的天气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孤单和忧虑。同时,借助"闲愁如醉"的形象比喻,暗示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内心困扰。全词以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和鲜明的画面感展现了一个凄清冷寂的氛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更漏子·雁孤飞》是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作品。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940年至960年之间,即南唐保大年间。此时的南唐正处在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但是国内政治斗争依然激烈。
冯延巳作为南唐的一名文臣,在这个时期曾担任过宰相。然而,他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曾经因谗言而被罢相。尽管如此,冯延巳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尽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在词的创作上,他也表现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才情,以词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更漏子·雁孤飞》这首词中,冯延巳通过描绘孤雁独飞的景象,表达了孤独的心境和离别的伤感。同时,他也通过雁孤飞的形象,隐喻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孤独和无奈。这首词不仅反映了冯延巳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当时南唐文人阶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