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张氏壁

标题包含
书张氏壁
潮水迟朝渡,湖村竟日留。 肯从沽酒饮,故作挟书游。 得句因题壁,逢人问买州。 双凫应不远,知道客来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泂(1094年-1176年),字召叟,一字浩然,号东波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堂弟,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泂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苏轼、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潮水渐落,我在这湖边村庄停留了一整天。 愿意的话就一起喝酒吧,一起欣赏这优美的湖光山色。 我有好句子便写在墙上,碰到人就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 最近应该不会有客人远道而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不会接待他们。
去完善
释义
《书张氏壁》注释如下: 1. 潮水迟朝渡:迟,迟缓;朝渡,早晨渡江。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在清晨等待渡江的情景。 2. 湖村竟日留:湖村,湖畔的村庄;竟日,一整天。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湖边的村庄度过了整整一天的时间。 3. 肯从沽酒饮:肯,愿意;沽酒,购买酒水。这句诗表示作者愿意去购买酒水来饮用。 4. 故作挟书游:故作,特意去做;挟书,携带书籍。这句诗意味着作者特意带着书籍去游览。 5. 得句因题壁:得句,得到诗句;题壁,在墙壁上题写诗句。这句诗描写了作者在得到诗句后便在墙壁上书写下来的情景。 6. 逢人问买州:逢人,遇到别人;买州,指购买土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向遇到的当地人询问购买土地的意愿。 7. 双凫应不远:双凫,比喻远行的人;应不远,应该不远。这句诗暗示着作者期待中的远行之人离自己已经不远了。 8. 知道客来不:知道,料想;客来不,客人是否到来。这句诗表示作者猜想客人可能已经来到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苏泂所作,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一段经历。诗中,苏泂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展现了他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心境。 首联“潮水迟朝渡,湖村竟日留”,描述了诗人早晨赶海潮渡河的场景以及整日停留在湖边村落的生活。诗人以自然界的现象——潮水和湖泊为背景,表现出他自由驰骋于山水之间的生活态度。 颔联“肯从沽酒饮,故作挟书游”,表达了他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的意愿。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个性,暗示出他对饮酒行乐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展现出其乐观的人生态度。 颈联“得句因题壁,逢人问买州”,表达了诗人创作诗词时的投入和执着。这里的“题壁”是指将诗词写在墙壁上,表明诗人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此外,诗人向他人询问购买土地之事,表现出他热爱生活、关注民生的心态。 尾联“双凫应不远,知道客来不”,是诗人对自己行程的推测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双凫”指的是飞雁,寓意着诗人即将离开此地。然而,诗人却以轻松的语气表示“知道客来不”,即无论是否有人来探访,他都会继续前行,体现出了他的独立精神和洒脱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张氏壁》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苏泂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56年。在这一年里,诗人在浙江金华参加科举考试落第,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心生郁闷,于是来到了朋友张氏的家中,看到了张氏家中的壁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歌。 当时,正值金国入侵南宋时期,中原大地战火纷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苏泂作为一名文人,心怀家国之忧,希望能为国家尽一份力。然而,他的理想却未能如愿以偿,这使他倍感失落和无奈。 在这种背景下,苏泂借题发挥,用画笔描绘出了一幅景象:“北风振野云平屋,渔舟泊岸沙鸥聚。雁群有行雁有队,一叶轻舟随波去。”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国的忧虑和对时局的关切。 此外,苏泂还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他在诗中写道:“老夫一置不复道,小字丛填难具数。故人契阔俱梦里,今日形容见窗户。”这是对友人张氏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也是对自己人生际遇的一种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