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春闺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忺。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杨花不卷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的阳光照在层层叠叠的屋檐上,我慵懒地坐在床榻之上,享受着春天的温暖。因为困倦,我对梳洗显得有些懒散。微微蹙起的眉梢,仿佛诉说着我并不喜欢过多地去妆点春天。
闲暇之余,我开始摆弄手中的刺绣,却不断地把针头倒过来倒过去,显得有些心神不宁。我想知道那些在郊外游玩的人是否已经回来,而我的心情也有些怏怏的,院子里飘落的柳絮让人不想放下窗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南楼令”。
2. 春闺:春季的女子住处,此处借指女子的情思。
3. 压重檐:太阳照在屋顶上,显得沉重而压抑。
4. 斗帐:古代的一种圆形小帐。
5. 春来忺:春天来了,心情愉快。
6. 天气困人:春天的天气让人感到疲倦。
7. 梳洗懒:懒得梳洗打扮。
8. 淡画春山:轻描淡写的妆容。
9. 绣丝:刺绣用的丝线。
10. 挦:梳理。
11. 金针:刺绣用的针。
12. 倒拈:倒拿着。
13. 陌上:田野间。
14. 游归:游玩回来。
15. 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16. 杨花:柳絮。
17. 不卷帘:不卷起窗帘。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闺怨的词作。开篇以"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两句展现出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屋檐洒下,但室内的温度仍然偏低,人们还穿着厚重的被褥。"起来忺"表达出女主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勉强起床的情景。接下来的"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则描述了女主人的慵懒状态,连眉毛都没画,显示出一种百无聊赖的情绪。
下半阙则以"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两句描绘女主人百无聊赖的生活场景,她无所事事地拿着绣花线,却又不时地拿起又放下,反映出她的心绪烦乱。"陌上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杨花不卷帘"则表现出她在等待外出的游子归来,却又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而庭院里的杨花在风中飘舞,好似在应和她此刻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春天里女主人思念游子的闺怨情绪,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乡子·春闺》是宋代女词人孙道绚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宋徽宗年间(公元1100-1126年)。在这段时间里,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日益加剧,外部民族矛盾也十分突出。在这背景下,词人孙道绚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孙道绚,生平不详,据考可能出生于士绅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才华横溢,诗词歌赋皆擅长,尤其擅长婉约派词风。她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和研究,家庭生活美满和谐。然而,随着金兵南下,北宋朝廷的衰落,他们的幸福生活也受到了威胁。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孙道绚创作了这首《南乡子·春闺》。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美好景色和春闺中的思念之情,寄托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丈夫的深切眷恋。尽管词人在词中表达出了对未来的忧虑,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展现了宋代女性词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