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梦褥光宗,河东右族。
向来到耳声华熟。
游从两世纪金兰,风流二阮居南北。
今夕何辰,相亲灯烛。
一廛我愿依韦曲。
长君未可赋骊驹,山人莫为蒲轮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梦中闪光的宗族,是河东地区显赫的家族。
这个家族在地方上久负盛名,广为传颂。
他们如同魏晋时期的名士一样,南北分居,相互照应,品性高洁,风采翩翩。
现在是什么日子啊,竟然能如此亲近,宛如亲人般地陪伴着明亮的灯光和摇曳的烛火。
如果能和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该多好啊!
然而人生无常,长久的相伴并非易事,即使是高人也不能像马一样自由驰骋。
所以,无论山人的意愿如何强烈,我们都不能强求什么。
去完善
释义
《踏莎行》注释:
1. 梦蓐:梦境中的卧具。这里指在梦中。
2. 光宗:指作者所敬仰的光宗皇帝。这里可能指宋光宗赵惇,他在位时期注重文治。
3. 河东右族:河东方位的名门望族。这里代指作者自己出身显赫家族。
4. 向来:过去,先前。
5. 到耳声华熟:意指听闻过许多名人事迹。声华,名声与荣华。
6. 游从两世纪金兰:形容交情深厚的友人世代相传。游从,一同游玩的伙伴;两世纪,两个时代;金兰,用金兰比喻友情深厚。
7. 风流二阮居南北:赞美阮籍、阮咸两位著名文人风雅出众,分别居住在南北地区。
8. 今夕何辰:今天是什么日子?表示心情愉悦。
9. 相亲灯烛:相互亲近如同灯火一般温暖。
10. 一廛我愿依韦曲:我愿意寄居于山林田园之中。韦曲,西汉时期隐士韦氏隐居之处,位于陕西省咸阳市。
11. 长君:尊称对方。
12. 未可赋骊驹:不要急于告别。骊驹,离别时唱的歌曲。
13. 山人:作者自诩的山野之人。
14. 莫为蒲轮促:意指不必太急于召唤我出仕。蒲轮,古代官员升迁或征召贤士时使用的华美车驾。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相聚的诗词。诗人在开篇即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共同追求。随后,诗人通过描述彼此间的相处和互动,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诗的最后,诗人提出了他对于名利的看法,认为他们的友情不应该被世俗之物所影响,而应保持自然、纯真的状态。这首诗词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热爱,更展示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独立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是南宋词人王以宁的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4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南宋正处于金兵南侵的战乱之中,民生疾苦,国家危难。
王以宁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文人,他博学多才,志在国家兴亡,但一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在这首词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在词中,王以宁通过对战乱的描述,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他身处乱世,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力改变现状,这使得他的心情沉重。同时,他也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