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眼看西园红与紫,年来几度芳菲。
吾生四十渐知非。
祗思青箬笠,江上雨霏霏。
饮酒但知寻夏季,不须远慕安期。
丹成仙去是何时。
龟藏何必学,春日正迟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那花园中,紫红一片,一年里几度花开花谢。
我已是四十岁的人,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局限。
只希望头戴青色斗笠,在江边细雨飘渺处垂钓。
喝酒只为了寻找夏天,不需要远求安逸的日子。
丹药炼成能成仙是在何时?
龟息大法何必要学,春天正好慢慢来。
去完善
释义
1. 西园:指位于西边或西边的园林。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所在地方的一个花园或者园林。
2. 红与紫:指各种花卉盛开时所呈现的颜色。
3. 年:这里特指某个年份或某段时间。
4. 芳菲:花草树木的繁盛和香气。这里指花季的到来。
5. 知非: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错误或者理解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失偏颇。
6. 青箬笠:一种用绿色竹叶编制的帽子,常常被渔夫所佩戴。这里可能暗示了作者的隐逸之心。
7. 江上雨霏霏:形容江水之上细雨弥漫的景象。
8. 寻夏季:指寻找夏天消暑的方式。这里暗含了诗人在夏日饮酒消暑的情景。
9. 安期:即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这里诗人提到他不必羡慕安期生的神仙生活。
10. 丹成仙去:古代炼丹术的一种观念,认为修炼成丹后就可以升天成仙。
11. 龟藏:出自《庄子·养生主》中的故事,讲述一只乌龟因为恐惧而将自己藏在泥潭中以求安全。这里诗人表示自己不愿过那种隐遁避世的生活。
12. 春日正迟迟:春天阳光正好,时间充足,表示诗人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表达的是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首句“眼看西园红与紫,年来几度芳菲”,写的是四季更替、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接下来“吾生四十渐知非”,词人表示自己已经年近四十,开始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和不足,这是一种成熟的人生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祗思青箬笠,江上雨霏霏”,描绘了一幅烟雨江南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他只想戴上青箬笠,徜徉在烟雨蒙蒙的江边,享受宁静的生活。
下阕中,词人提到“饮酒但知寻夏季,不须远慕安期”,表明他追求的是简单快乐的生活,不必像古人那样追求长生不老。“丹成仙去是何时。龟藏何必学,春日正迟迟”,这里他以丹药炼成的神仙和龟藏喻指长寿,表示自己并不羡慕长生不老,而是珍惜眼前的春光,享受生活。
整首词既展现了词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又流露出了一种热爱生活、拥抱自然的美好情感,是一首极富哲理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南宋词人王以宁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公元1156年。在这一年里,王以宁作为南宋官员,因担忧北方战乱和百姓疾苦,心生忧虑,于是写下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在那个时期,南宋王朝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统治地位,但由于金朝的威胁,国家始终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王以宁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谋求安定的生活。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回天,因此在这首词中,他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在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出王以宁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他的忧虑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整个时代的关注。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成为了南宋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