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满庭芳

标题包含
满庭芳
山耸方壶,潮通碧海,江东自昔名家。 玉真仙子,珰佩粲朝霞。 一种天香胜味,笑杨梅、不数枇杷。 难模写,牟尼妙质,光透紫丹砂。 咨嗟。 如此辈,不知何为,留滞天涯。 料甘心远引,无意纷华。 一任姚黄魏紫,供吟赏、银烛笼纱。 南游士,日餐千颗,不愿九霞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山峰如同方形的仙壶,波涛连通着碧海,自古就是江东地区的名家。就像那玉真仙子一般,她们的玉珰和佩饰璀璨如朝霞。这种迷人的香气胜过任何美味,连杨梅都无法与之媲美。这些美色难以描绘,她们如牟尼般美妙,犹如紫丹砂般闪耀。 真是令人惋惜啊!这些美丽的女子,不知为何会被滞留在这遥远的地方。想必她们早已心满意足地远离了繁华的世界。任凭那些姚黄魏紫的人事物,供人们欣赏和感慨,她们在银烛笼纱之下悠然自得。那些游历南方的士人,每天吃上千颗这样的果子,却不愿意乘坐那华丽的九霞车。
去完善
释义
山耸方壶:比喻地势险峻的山脉。方壶,即方丈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 潮通碧海:形容江潮与大海相连的景象。碧海,大海的别称。 江东: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 自昔名家:自古以来就有著名的人士。 玉真仙子:指仙境中的仙女。玉真,仙境的别称。 珰佩:官员佩戴的玉饰。珰,古代官帽上的玉饰。 粲朝霞:比喻光彩照人的样子。粲,明亮的样子。 天香胜味:指美好的香气和味道。 笑杨梅、不数枇杷:意指杨梅的味道比枇杷要好。 牟尼妙质:形容佛像的神圣光辉。牟尼,佛的尊号。 紫丹砂:一种紫色的矿石,用于制作颜料或药材。此处借指佛像的颜色。 咨嗟:感叹的声音。 不知何为:不知道为什么。 留滞天涯:指离家在外漂泊。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甘心远引:愿意远离繁华,过隐居生活。 无意纷华:对世俗的繁华没有兴趣。 姚黄魏紫:指两种名贵的花卉。姚黄,菊花的一种;魏紫,牡丹花的一种。 银烛笼纱:指用银制的蜡烛照明,周围用纱布遮挡。 南游士:指南方的游客。 日餐千颗:每天要吃很多水果。 九霞车:神话传说中神仙所乘的车子。
去完善
赏析
词中“满庭芳”作为篇名,含有意旨深远、寓意丰富的情感色彩。首句“山耸方壶,潮通碧海,江东自昔名家”展现了壮观的自然风光和江山如画之景,作者以磅礴气势彰显豪放之情,词风宏阔而自信。接下来“玉真仙子,珰佩粲朝霞”描述了令人艳羡的仙女形象,体现了诗人心中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词人在“一种天香胜味,笑杨梅、不数枇杷”中赞美了杨梅的独特魅力,使读者仿佛可以闻到果香四溢的杨梅味道。词章之中,诗人感慨于“牟尼妙质,光透紫丹砂”,表达了他对无法描绘的美感和本质内涵的赞叹。 在下半阕中,诗人用“咨嗟”表达了惋惜之情,并认为像杨梅这般美好的事物应当不会被流俗所束缚,“不知何为,留滞天涯”意指其美德不应被埋没。词人进而想象杨梅果实可能更愿意远离尘世的喧嚣繁华,宁愿在幽静之地独享“吟赏、银烛笼纱”的宁静时光。词的结尾“南游士,日餐千颗,不愿九霞车”通过描写南方之士喜爱杨梅,且宁愿餐千颗杨梅,也不愿乘坐华丽的九霞车出行,再次强调了杨梅的美与珍贵,呼应了词人对杨梅的赞美之情。整首词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操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给人以深邃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庭芳》是南宋诗人王以宁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但局势仍然动荡不安。 王以宁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即有才名,但因科举失利,未能进入仕途。在创作《满庭芳》时,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曾在战乱中失去家园,也曾四处奔波寻找安身立命之地。 在这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金国的割地求和政策使得南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南宋国内政治腐败,民间疾苦深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以宁通过《满庭芳》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