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念九丈二姬歌所和醉时歌明日亦次韵送似时已三鼓
边头幕府文书省,功名之心灰似冷。
老去英雄髀生肉,功名之心死未足。
中原有土尚沦金,中原有民惟戴宋。
天开地辟会有日,竹头木屑宁无用。
男儿信命人见嗤,命轻于山重于丝。
未肯身同草木腐,径欲名与天壤期。
行藏我何有,交友勿复疑。
躬行即吾道,归求有余师。
和气冲融自斟酌,荣枯不逐花开落。
物理天时信有终,云虽出岫终归壑。
未须高卧百尺楼,未须紧束春秋阁。
夫子适去还适来,无波古井生青苔。
我独不归何为哉,渴心已觉飞黄埃。
长鲸未骑且扪虱,不妨随意芬浮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边疆将军府的文案部门,功名的向往已被冷却。
昔日的英雄老矣,雄心壮志并未完全消退。
中原的土地仍被侵占,中原的人民只有依靠宋朝。
开天辟地的日子终会到来,竹子、木头这样的普通之物也有其用处。
男子汉相信命运会被人嘲笑,但生命比山更重,比丝绸更轻。
不愿像草木般腐烂,只想追求名声能与天地同在。
我的行动和隐藏都是自然而然,朋友们无需怀疑。
身体力行就是我的人生准则,最终都会找到自己的老师。
以和气待人,自我斟酌,不要随花之开落而得意忘形。
事物和天时的规律终究会有结局,云朵虽然升起,最终还是回归山谷。
不必在高楼上隐居,也不必紧守书卷。
孔夫子来了又走,就像平静的古井生出青苔。
我不回去又能做什么呢,渴望的心已经飞到尘土之中。
还未驾驭长鲸,且先捉捉虱子,不妨随意享受芬芳的泡沫。
去完善
释义
1. 边头:指边疆地区。
2. 幕府:将帅的府署。这里指边防军营。
3. 文书省:处理公文的官员。
4. 功名之心: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5. 髀生肉: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肌肉减少,又称“髀肉复生”。表示长时间未见故人。
6. 中原:中国中部地区。
7. 沦金:被金朝侵占的土地。
8. 竹头木屑:形容琐碎的事物或细微的道理。
9. 信命:相信命运。
10. 行藏:指人的品行与才能。
11. 躬行:亲身实践。
12. 余师:多余的老师。
13. 和气:和睦的气氛。
14. 荣枯:繁荣与凋敝。
15. 物理:事物的道理。
16. 天时:自然界的时序。
17. 云虽出岫:云朵即使离开山谷。
18. 无波古井:比喻心里平静,不起波浪。
19. 长鲸:指大海。
20. 扪虱:捉虱子。
21. 随意芬浮杯:随便喝酒。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壮志豪情的诗篇。在开篇,作者通过描绘自己边头的经历和对功名的心灰意冷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接着通过对“中原有土尚沦金”的描绘,以及"天开地辟会有日"的信心和期待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和希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男儿信命人见嗤,命轻于山重于丝",凸显了诗人的傲骨和坚定信仰。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以自我慰藉和勉励的语气,表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躬行即吾道,归求有余师",意味着只要身体力行,就可以找到自己的道路,不必过分焦虑未来。此外,"未须高卧百尺楼,未须紧束春秋阁"则传达了诗人乐观的心态,强调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最后,诗人以"夫子适去还适来,无波古井生青苔。我独不归何为哉,渴心已觉飞黄埃。"作为收尾,寓意诗人即便身在外,心依旧怀有深深的故乡之情。而"长鲸未骑且扪虱,不妨随意芬浮杯"更表现出诗人的豁达与豪情,即无论生活如何,都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整首诗借景抒情,气势磅礴,体现了诗人深远的政治抱负和高洁的品质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名为《听刘念九丈二姬歌所和醉时歌明日亦次韵送似时已三鼓》,作者为南宋诗人许及之。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7年(宋宁宗庆元三年),正值南宋晚期。许及之当时担任右丞相一职,正处于人生事业的巅峰时期。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外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激烈。一方面,由于金国的军事压力,南宋朝廷需要巩固国防;另一方面,国内权臣当道,政治腐败严重,民众疾苦重重。在此背景下,许及之作为一位忠诚于国家的官员,积极寻求改革之策,力图挽救国家危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刘念九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刘念九是当时的一位名士,与许及之交情深厚。两人在相聚的时光里,共同探讨国事、抒发情怀,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然而,随着时光流逝,两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再相见时已是物是人非。在这首诗中,许及之以酒为媒,借助于音乐的旋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