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闵农

标题包含
闵农
仍岁农畴失夏秋,方春尤窘奈饥流。 人无粒食何堪命,天作阴寒亦似愁。 煮叶不遑为木酪,翳桑惟日徯囊糇。 几时膏泽充民望,待看来年十倍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整年农田错过了夏秋两季,在春天的时候尤其难以忍受饥饿的困扰。人们没有粮食可吃如何能活下去,老天也是一副寒冷的样子好像也在发愁。我们连树叶都没有时间去磨成野菜汤,只能在桑树荫下希望那些麻袋里的粮食能够接济我们的生活。什么时候雨水和阳光能够满足百姓的愿望,等待明年的丰收可以弥补这次的损失吧。
去完善
释义
1. 仍岁:连年。 2. 农畴:农田。 3. 失夏秋:指农作物因灾害而没有收成。 4. 方春:春天。 5. 尤窘:非常艰难。 6. 奈:如何。 7. 饥流:饥饿的人群。 8. 无粒食:没有粮食吃。 9. 何堪命: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 10. 阴寒:天气寒冷。 11. 煮叶:指以树叶为食。 12. 不遑:没有时间。 13. 为木酪:制造树皮磨成的粉。 14. 翳桑:桑树林。 15. 惟日:天天。 16. 徯囊糇:希望有储存的粮食。 17. 几时:什么时候。 18. 膏泽:润泽之物,比喻恩惠。 19. 充民望:满足人民的期望。 20. 来年:第二年。 21. 十倍收:指丰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丰收的期待。首联描绘了农民在失去夏秋两季收成后的困境;颔联通过描绘恶劣天气下的饥饿人群,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困境的严重性;颈联则描绘了农民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如煮叶、做木酪等;尾联则是诗人的期许,希望来年能有充足的雨水和阳光,让庄稼丰收,从而解决民众的生计问题。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闵农》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韩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同时也是政治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科举,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韩琦(996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任陕西经略安抚使、知秦州,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多有战绩。庆历二年(1042年),任枢密副使,四年(1044年),任参知政事。皇祐元年(1049年),领陕甘宣抚使,与王安搏、范仲淹共同防西夏。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八年(1075年)六月,因病辞世,享年八十一岁。累赠太师、中书令,谥号“忠献”,加赠尚父。有《安阳集》传世。 在这首诗中,韩琦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他们对丰收的期盼,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国家繁荣的期许。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北宋时期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在韩琦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担任地方官职,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也使得他能够创作出如此真切感人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