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张子房传 其二

标题包含
读张子房传 其二
铁锤一击忤强秦,赏令千金无处寻。 若使董狐当直笔,又将谁作弑君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华岳,字子西,号翠微山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义士。他生于公元1109年,卒于公元1138年,浙江青田人。 华岳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关心国家大事。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后来,金兵入侵中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铁锤一击中击败强大的秦国,悬赏千金的命令却找不到地方执行。如果让董狐来写真实的历史记录,那么又会是谁被指为杀害君主的人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张子房:即张良,字子房,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军事家。 2. 铁锤一击:指张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之事。 3. 忤强秦:忤,违逆;强秦,强大的秦国,此处指秦始皇。 4. 赏令千金:指秦始皇为了捉拿刺杀者,悬赏黄金千两。 5. 无处寻:找不到刺杀者。 6. 董狐:春秋时期晋国史官,以直笔闻名。 7. 弑君人:杀害君主的人,这里指的是秦始皇。
去完善
赏析
《读张子房传 其二》这首诗歌以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张良(字子房)刺杀秦始皇为背景,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与人们的态度。 首句“铁锤一击忤强秦”描绘了张良用铁锤袭击秦始皇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尽管这一行动未能成功,但它无疑是对暴政的强烈抗议和勇敢挑战。然而,诗人接着写道:“赏令千金无处寻。”意指尽管秦始皇下令悬赏捉拿张良,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因为人民的支持使得张良得以藏匿。 第三句“若使董狐当直笔”引用历史典故,暗示当时的史官董狐在记载这一事件时很可能受到了压力,不能直言不讳。而第四句“又将谁作弑君人”则表明如果董狐能秉笔直书,那么,谁才是谋杀秦始皇的真凶就将成为世人皆知的事实。 总之,这首诗通过讲述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历史事件,展示了勇者与弱者的鲜明对照,揭示了真相难以掩盖的事实,同时也质疑了当时史官的真实记录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张子房传 其二》是南宋诗人华岳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华岳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早年立志报国,但在南宋朝政腐败、国势日衰的情况下,他的抱负无法实现。后来,他因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而受到排挤,甚至被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也对历史人物产生了深厚的同情和理解。 在《读张子房传 其二》这首诗中,华岳通过对汉初名臣张良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忠诚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朝廷在面对金国的威胁时,对外软弱无能,对内残暴不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华岳通过这首诗,呼吁统治者学习张良的智慧和忠诚,以振兴国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