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蓝详道
君在江东我水西,君今北去我南归。
竹孙和客凌风瘦,梅子偏他得雨肥。
鶑啭好声归酒斚,花分红影上人衣。
相看莫作皱眉别,期子秋高赋式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在长江的东面,我在水的西面,您现在向北而行,我将要向南回归。竹子纤细且随风摇曳,梅子却因雨水而丰满。黄莺婉转歌唱,花儿繁茂缤纷。让我们以酒祝别,不要皱眉,期待在金秋时节再次相聚,共同谱写诗意人生。
去完善
释义
1. 江东:长江以东的地区,这里指代蓝详道的所在地。
2. 水西:水的西边,这里指代作者的所在地。
3. 北去:向北离去,这里指代蓝详道即将离开的方向。
4. 南归:向南归来,这里指代作者将要回归的方向。
5. 竹孙:竹子的新生枝,这里指代新生的事物。
6. 凌风:面对大风,这里指代傲然挺立的形态。
7. 梅子:梅树结的果实,这里指代成熟的事物。
8. 得雨肥:得到雨水滋润而变得丰满。
9. 鶑啭:黄莺的叫声,这里指代美妙的音乐。
10. 酒斚:盛酒的器皿,这里指代饮酒。
11. 花红:花朵的红色,这里指代花的鲜艳色彩。
12. 人衣:人的衣服,这里指代人在花丛中的身影。
13. 皱眉:皱起眉头,这里指代忧愁的神情。
14. 期子:期望着某个人,这里指代期待蓝详道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15. 秋高:秋天的天空高远,这里指代丰收的季节。
16. 赋式微:吟咏《诗经·式微》这首诗,这里指代表达出悲哀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表达了二人虽身处异地但心念彼此的深情厚谊。诗人以竹子、梅子和莺鸟等自然景物为喻,形象地传达了友情之间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中还暗示了友人要如古人一样,期待在未来某个时刻重逢,共同抒写人生的美好篇章。整首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蓝详道》是南宋诗人华岳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左右。
在这一年里,华岳因为科举失利和仕途不畅,心境颇为郁结。而这个时候,金朝入侵中原,使得南宋朝廷内部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岳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在对友人的送别之中。
此时,江南地区繁华依旧,然而士人阶层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已经日益加深。面对战乱、外侵与内部的党争,华岳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渗透在他的诗作中,形成了深沉的诗风。
所以,这首《别蓝详道》既是华岳对个人命运的无常感慨,也是对当时国家内外局势的一种忧虑。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华岳巧妙地传达出自己期待国家太平的愿望,体现了那个时代许多文人士子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