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诏朱藤杖

标题包含
南诏朱藤杖
六节南藤色似朱,拄行阶砌胜人扶。 会须将入深山去,倚看云泉作老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六节南藤颜色红艳如朱砂,独自支撑在台阶上无需他人扶持。 定要将它带入深山的居所,倚靠在它身旁,仿佛自己已成了看云听泉的老者。
去完善
释义
1. 六节:指藤杖分为六个部分。 2. 南藤:南方的藤条,此处特指一种用于制作手杖的藤条。 3. 色似朱:颜色像朱砂一样红。 4. 拄行:拄着藤杖行走。 5. 阶砌:台阶。 6. 人扶:别人的搀扶。 7. 会须:应该,必须。 8. 深山:山中的幽静处。 9. 倚看:依靠着观看。 10. 云泉:云雾和泉水,这里代指山中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诏地区的朱藤杖及其带来的深刻意境。诗人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了朱藤杖的外观和功能,表达了对朱藤杖的喜爱之情。首句“六节南藤色似朱”中的“六节”描绘了朱藤杖的结构特点,而“色似朱”则形象地展现了其色泽的鲜艳。接下来的诗句“拄行阶砌胜人扶”描述了朱藤杖的实际作用,它能够帮助行走,胜过别人的扶持。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想要带着这根朱藤杖深入山中的愿望,他想象自己依靠着这根手杖,观赏云雾缭绕的山泉,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两句诗不仅传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还展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充满了自然气息,通过描绘朱藤杖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朱藤杖的赞美,也表达了对自己人格品质的肯定和坚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诏朱藤杖》是唐朝诗人裴夷直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这是唐代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裴夷直作为唐朝的一位官员,他的人生际遇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过御史、郎中等职务,后来因触怒了权贵而被贬谪至边远地区。这段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裴夷直所处的时代,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皇帝昏庸无能,宦官和权臣把持朝政,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裴夷直的诗歌往往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