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书院题名记
皇宋辟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弦诵风布。乃有睢阳先生赠礼部侍郎戚公同文,以奋于丘园教育为乐。门弟子由文行而进者,自故兵部侍郎许公骧而下,凡若干人。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枢密直学士纶,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祥符中,乡人曹氏,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之庐。学士之子,殿中丞舜宾,时在私庭,俾干其裕;故太原奉常博士渎,时举贤良,始掌其教;故清河职方员外郎吉甫,时以管记,以领其纲。学士画一而上,真宗皇帝为之嘉叹,面可其奏。今端明殿学士,盛公侍郎度文其记,前参子政事陈公侍郎尧佐题其榜。
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于鲁堂。辛甫如星,缝掖如云。讲义乎经,咏思乎文。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诚以日至,义以日精。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然则文学之器,天成不一。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若夫廊朝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
观夫三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登斯缀者,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孜孜仁义,惟日不足。庶几乎刊金石而无愧也。抑又使天下庠序规此而兴,济济群髦,成底于道,则皇家三五之风,步武可到,戚门之光,亦无穷已。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北宋时期,国家繁荣昌盛,功勋卓著,恩泽遍布四海。在此背景下,睢阳的先生们热衷于教育事业。其中,以赠礼部侍郎戚公同文为代表,他们门下的弟子众多,人才辈出,既有名声斐然的学者,也有高贵但生活简朴的贵族子弟。
在祥符年间,当地的曹氏家族捐资三百万元,在他们的土地上修建学堂。因此,这座学堂得到了各级官员的支持和推广。太子的宾客们在此读书,研读诗书,探讨人生哲理。
这所学校的影响力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吸引了大量学子前来学习。教师们传授经典的智慧和通达的道理,使学生们受益匪浅。随着时间推移,学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并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展望未来的三十年,学校的教育事业将继续繁荣发展,培养更多杰出的人才。希望这些学生们能够不辜负国家的期望,保持尊师重道的品质,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皇宋:此处指北宋,960年-1279年。
2. 睢阳先生:即范仲淹,谥号文正,字希文。祖籍河南开封,父亲范墉曾任成德军节度使,母谢氏因产时丧命,遂将其养于长山朱家。
3. 兵部侍郎许公骧:即许骧,字叔起,宋朝时期人物,官至兵部侍郎。
4. 都官郎中维:即范仲淹的儿子范维。
5. 枢密直学士纶:即范仲淹的儿子范纶。
6. 祥符:宋代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
7. 金三百万:意为捐赠办学的三百万金钱。
8. 曹氏:指捐款的当地乡绅曹氏。
9. 端明殿学士:为宋代官职,负责文书工作。
10. 盛公侍郎度:即盛度,宋代大臣。
11. 陈公侍郎尧佐:即陈尧佐,南宋名臣。
12. 辛甫如星,缝掖如云:形容求学之人众多。
13. 经文以明道:指学习儒家经典以求明理。
14. 若四时之妙万物焉:意指学问像四季变化对万物的滋养。
15. 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描述各种学问研究的内容。
16. 二帝三王:指的是古代两位伟大的君主和三位伟大的统治者,具体是指谁因上下文而定。
17. 廊朝:意指朝廷,指代官僚机构。
18. 天人其学:指从天地自然与人文社会中学习。

去完善
赏析
可为准士者,其色温然而和,见利不苟,见害不惧,以安国家为务,不以资货为累。是以朝廷亡逸遗之士,山林无独善之贤,业在诗书,名存史策,光于前有矣!诸生业进士,求师儒,咸曰:“斯堂也,非荀况、扬雄之地,则迁、固、班、马之乡。”宜乎宏我道途,扬我声闻,四充六合,并为帝王之辅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