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峤南元夕时桃李尽花今岁游人甚盛示王守

标题包含
峤南元夕时桃李尽花今岁游人甚盛示王守
太平文物自多奇,刺史风流照海涯。 五福神游先乐国,百灯王现应明时。 笙箫合处春回煖,桃李阴中月落迟。 醉倒花前天厚我,何须更间紫姑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平盛世的文化遗产繁多奇特,地方官员的文采风流照耀着四海之滨。 五位福神在仙境中游玩,享受快乐时光;百盏明灯照亮夜空,迎接光明的时刻。 笙箫齐奏,春风拂面,桃李树下月光柔和,夜晚迟迟不愿离去。 陶醉在花海之中,天神厚待于我,何必再求问紫姑呢?
去完善
释义
1. 峤南:指南岭以南的地区,即中国南部地区。 2. 元夕:元宵节的别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3. 桃李:这里指桃树和李树,也可引申为优秀的学生或弟子。 4. 百灯王:佛教传说中的人物,因点燃一百盏灯而受到赞誉。这里指点亮许多花灯的景象。 5. 合处:在一起的地方。 6. 春回煖:春天回暖的意思。 7. 月落迟:月亮落下的时间推迟,表示夜晚时间延长。 8. 天厚我:天意对我优厚,表示生活如意。 9. 紫姑:民间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去完善
赏析
《峤南元夕时桃李尽花今岁游人甚盛示王守》是一首描绘元夕时节繁华景象的古诗。诗人通过对春天元夕情景的描绘,表达出对太平时期的赞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诗中透露出诗人与友人共享欢乐的情怀。 首联“太平文物自多奇,刺史风流照海涯”,体现了作者身处太平盛世时的喜悦之情。通过描述刺史(即地方长官)的风采与文物的奇珍异宝,展现出一幅繁荣祥和的景象。 颔联“五福神游先乐国,百灯王现应明时”,进一步描绘了元宵夜的辉煌。“五福”代表吉祥如意的五种神灵,“百灯王”则象征着灯火辉煌的盛况。作者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颈联“笙箫合处春回煖,桃李阴中月落迟”,从声音、光线以及自然景色的变化,生动地刻画了元夕之夜的热闹氛围。春天的到来使得天气回暖,而桃李树的阴影遮挡了月光,使得月亮仿佛落下得稍晚一些。 尾联“醉倒花前天厚我,何须更间紫姑为”,表达出作者陶醉在美景与友情中的愉悦心情。既然已经享受到这样美好的时光,又何必去求问神仙呢?诗人以此暗示自己已心满意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峤南元夕时桃李尽花今岁游人甚盛示王守》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描绘元宵节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值宋金对峙的特殊时期,社会局势较为动荡。 在诗人的个人经历方面,朱翌在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但后因战乱而滞留乡里。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第。后来,他因博学多才而被荐举为官,历任州县地方官吏。这一时期,他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既有失意的困顿,又有为民服务的喜悦。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晚期是一个政治腐朽、社会动荡的时期。当时,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双方在边境地区时常发生冲突。此外,国内矛盾也十分尖锐,如农民起义、官僚腐败等问题层出不穷。然而,尽管面临内外压力,南宋人民仍能在元宵等传统节日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元宵夜的繁华景象,展现了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乐观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民间风俗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