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人惠浅滩一字水图

标题包含
谢人惠浅滩一字水图
风行水上初如织,任使荡云高沃日。 屏翳歇去冯夷归,本体湛然无损益。 风本无形不可画,遇水方能显其质。 画工画水不画风,水外见风称妙笔。 清泉道人乃了此,笔下渊源心自得。 斜斜一字浅可揭,渺渺横滩晚尤急。 规模上继蜀两孙,妙处直度吴诸戚。 老夫老矣不观澜,但爱漪涟才咫尺。 面墙注目风萧萧,渔浦西兴待晚潮。 纵贫那肯拆波涛,还渠并州快剪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风行水上起先看似简单,随着云波激荡和阳光照耀,愈发变化无穷。雨师屏翳离去,河伯冯夷归来,水波粼粼却无减损。 风本身无形无法描绘,但遇到水面便能显露出它的品质。画家在画中描绘水流却不画风,从水面波动之处展现出风的魅力,实在是一绝。 清泉道人领悟到这个秘密,于是他的作品源于内心,自然流露出这种美。简单的笔画描绘出水面的起伏,傍晚时分湍急的水流更显浩渺。这幅画能与前蜀两孙相提并论,其奥妙甚至可以超越吴地的诸多画作。 我虽年事已高,并不关心水势如何波澜壮阔,但只觉得这涟漪般的美景近在咫尺。墙面如同风平浪静的水面,我看到风中芦苇起伏不定,在渔浦西兴等待着夜晚的潮水。即使贫穷也决不放弃绘画,将波纹之美纳入我的视野,就像使用一把锋利的剪刀剪裁画面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风行水上初如织:风在水面上吹拂,起初如同织布一样紧密;2. 任使荡云高沃日:任凭风吹散云雾,太阳高挂在天空;3. 屏翳歇去冯夷归:屏翳(掌管风和雨的神仙)休息离去,冯夷(河伯)归来;4. 本体湛然无损益:水的本质清澈,没有损失或增加;5. 风本无形不可画:风本身没有形状,无法描绘;6. 遇水方能显其质:只有遇到水时,才能显现风的本质;7. 画工画水不画风:画家画水却不画风,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水中有风,而不仅仅是水面上的痕迹;8. 清泉道人乃了此:清泉道人非常了解这个道理;9. 笔下渊源心自得:他的笔下有深厚的底蕴,心中自有见解;10. 斜斜一字浅可揭:水面的波纹像是一个倾斜的一字,浅可见底;11. 渺渺横滩晚尤急:宽阔的河滩在傍晚时分水流更加湍急;12. 规模上继蜀两孙:作品规模宏大,继承了四川两位著名山水画家(黄荃和郭熙)的传统;13. 妙处直度吴诸戚:作品的奇妙之处甚至可以媲美吴地的画家们;14. 老夫老矣不观澜:年老的我不再欣赏波澜壮阔的水景;15. 但爱漪涟才咫尺:我只喜欢这咫尺之遥的涟漪;16. 面墙注目风萧萧:面对着墙壁,关注着萧瑟的风声;17. 渔浦西兴待晚潮:渔浦(渔村)西边等待晚上的潮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谢人惠浅滩一字水图》,是一首描绘画家笔下流水风光的七言古诗。诗人朱翌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赞美了画中水流的魅力,通过画作传达出水的力量和生命之美。 诗中,朱翌首先描述了风吹水面、云荡日高的景象,“风行水上初如织,任使荡云高沃日”。然后笔锋一转,刻画出水面上风止浪息的情景,“屏翳歇去冯夷归,本体湛然无损益”。紧接着,诗人强调风虽无形,却能在水中显现出来,“风本无形不可画,遇水方能显其质”。此处,朱翌表达了对画作技巧的肯定,即画工在画水的同时也展示了风的韵味。 接下来,朱翌转向赞美清泉道人的画作,认为他巧妙地捕捉了风的姿态和水流的本质,“清泉道人乃了此,笔下渊源心自得”。此外,诗人还特意指出了画作中的细节,如画中水流形成的一字形状,以及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湍急的景象,“斜斜一字浅可揭,渺渺横滩晚尤急”。通过对比,诗人将这幅画的技艺与古代著名的画家相提并论,称赞它的艺术价值,“规模上继蜀两孙,妙处直度吴诸戚”。 然而,虽然诗人对此画大加赞赏,但他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不再喜欢观赏波澜壮阔的大海,而是更欣赏画面中的涟漪荡漾,“老夫老矣不观澜,但爱漪涟才咫尺”。最后,诗人以自己关注着风中渔浦的晚潮作结,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审美心态,“面墙注目风萧萧,渔浦西兴待晚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人惠浅滩一字水图》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38年至1162年之间。朱翌在南宋初年被征召为太学正,后因议论时事被罢职,退居乡里。在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许多民间的绘画作品,其中就包括这幅“浅滩一字水图”。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南宋初期,北方土地沦陷,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朱翌经历了宦海沉浮,对国家的局势有着深深的忧虑。他在这首诗中以浅滩一字水图为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