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寄砚
老矣捐书卧看屋,尚记姓名供简牍。
仓皇去越著南冠,头已如蓬口生醭。
无因可结孔方交,有药唯医管城秃。
新凉稍与灯火亲,学字颇惭蛇蚓曲。
罗纹重厚使守舍,铜雀不真非所蓄。
敢遣良工开下岩,要使珍材过天目。
君家旧物多锦藉,声若锵金眼鸜鹆。
前者一见首重稽,回视他山真碌碌。
公今遣一从我游,谨当配以蟾蜍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老以后,以读书、写字消磨时间,名字还留在史册之中。
当年仓促离开故土,带着南方的帽子,头发已经稀疏如同蓬草,嘴里生出了白醭。
没有机会结交达官贵人,唯有笔墨相伴。
在渐凉的夜晚里陪伴着灯火,羞愧于自己字写得不好,如同弯曲的小蛇蚯蚓。
纸张厚重适合守护房屋,真实的铜雀是难以获得的。
请工匠打开下面的岩石,要让珍稀的材料超过天目山。
你的家中有很多精美的东西,声音像敲击金属的喜鹊。
初次见面时惊讶不已,再看其他的东西都显得平平无奇。
你现在派一个人与我同行,我将配备一块珍贵的玉器。
去完善
释义
1. 老矣捐书卧看屋:老矣,诗人自指年纪老迈;捐书,即放弃读书,表达诗人在老年时期较少关注诗书;卧看屋,意指在家中休息。这句是说年老的诗人如今不再注重诗书,只是在家中安度晚年。
2. 仓皇去越著南冠:仓皇,慌张、急迫的样子;去越,离开越地,这里代指诗人被迫离开故乡;著南冠,意思是戴上南冠,借指南方楚地的帽子。这句描绘了诗人匆忙离家时的情景。
3. 无因可结孔方交:无因,没有机会;孔方交,指结交富贵朋友,孔方是古代铜钱中圆孔的形状,这里用来象征财富。这句表示诗人无法结交权贵。
4. 有药唯医管城秃:有药,有所依靠;唯医,只有医治;管城秃,毛笔用久变秃,这里是说诗人的写作工具变秃,暗示作者创作力减弱。这句强调诗人依赖自己寻找灵感和激发创作力的方法。
5. 新凉稍与灯火亲:新凉,秋天的凉意;稍与,稍微接触;灯火亲,靠近灯光阅读。这句表达了诗人秋天时在灯光下阅读的情景。
6. 罗纹重厚使守舍:罗纹,砚台的纹理;重厚,砚台材质厚重;使守舍,使它成为书房的守护者。这句描述了砚台的质量和作用。
7. 君家旧物多锦藉:君家,指赠送砚台的人家;旧物,指古物;锦藉,精美的包装。这句表示砚台来自一个珍藏古物的地方,且包装精美。
8. 声若锵金眼鸜鹆:声若,声音如同;锵金,金属撞击的声音;眼鸜鹆,鸟的眼睛,比喻砚台如鸟眼般明亮。这句赞美砚台的质感和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谢人寄砚》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翌对收到砚台的欣喜之情。首联写诗人年老的境遇以及自己对砚台的深刻记忆。颔联描写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窘迫,以蓬头和口生醭的形象突显其生活困境。颈联通过叙述无法结交权贵和仅靠药物维持视力的方式,进一步展现诗人的无奈。
转句诗人描述在新凉时节更加靠近灯光的情景,表示自己仍努力求学写字,但又感到能力有限。随后诗人赞美砚台的品质和特点,认为砚台足以守护自己的房屋,使得自己得以在困境中继续坚持。结尾处,诗人提到朋友家中珍藏的其他宝物,用以衬托自己收到的砚台更为珍稀。同时感谢朋友的馈赠,表示会将此砚台视作珍宝,陪伴自己度过余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谢人寄砚》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65年左右。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即宋朝的第二段时期,定都临安(今杭州)。朱翌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朝廷与民间,了解社会风俗,亲近自然,他的诗词语言清新、风格淡雅。
朱翌青年时期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秀,但步入官场后遭遇坎坷。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他曾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谪,远离京城繁华,流寓他乡。这段人生经历使他更深入地了解了民间疾苦,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创作源泉。
在这首诗中,朱翌描绘了友人寄来的砚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向往。诗中将砚台比喻为富有才华的文人墨客,形象生动,反映了诗人对文人精神的崇敬。同时,这也暗示了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