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玉泉 其一

标题包含
游玉泉 其一
坡陀石上大绅垂,踞石跏趺世虑微。 奉引有春扶屐去,送归生月带星稀。 一时花木助欢笑,四顾风云入指挥。 是日乃书惊蛰节,鸣蛙已傍小池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势绵延,巨大的石头上躺着一位长者,盘腿而坐的他仿佛忘记了世间的一切忧虑。春天来了,有人陪着他漫步踏青,当他离开时,夜空中只有稀疏的星星陪伴他回家。周围的树木和花草似乎都在为他的欢笑而欢腾,而他则像一位君主,指挥着四周的风云。这一天刚好是惊蛰时节,青蛙已经在小池塘边鸣叫着寻找同伴。
去完善
释义
1. 坡陀:指山坡; 2. 大绅垂:大绅,比喻威严的礼仪;垂,向下垂; 3. 踞石跏趺:跏趺,佛教中的一种坐式,盘腿端坐; 4. 奉引:引导、引领的意思; 5. 扶屐:穿鞋走路的样子; 6. 生月带星稀:形容夜晚月色与星光; 7. 鸣蛙已傍小池归:鸣蛙,青蛙的叫声;傍,靠近; 8. 惊蛰节: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天气回暖,万物复苏。
去完善
赏析
《游玉泉 其一》是一首描绘春日出游、亲近自然的古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在惊蛰时节游览玉泉山的美景。 首联“坡陀石上大绅垂,踞石跏趺世虑微”描述了在山间漫步时的所见所感。“大绅垂”形象地描绘出山坡上树木的郁郁葱葱,而“踞石跏趺”则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人通过这两句诗传达出在与自然亲近的过程中,心中的忧虑逐渐消退的美好体验。 颔联“奉引有春扶屐去,送归生月带星稀”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夜晚的美景。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与春天共同游历的喜悦,以及在星空下欣赏美景的感受。这种情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使人们对春天的美好充满了期待。 颈联“一时花木助欢笑,四顾风云入指挥”描绘了山林间的欢声笑语和风云变幻。这两句诗将人们的欢笑声融入自然景象中,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同时,诗人还通过“指挥”一词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尾联“是日乃书惊蛰节,鸣蛙已傍小池归”点明了游玩的节气——惊蛰,并描绘了池塘边青蛙的叫声。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句号。 总之,《游玉泉 其一》以其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成功地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游玉泉 其一》是宋代诗人朱翌所作,创作于公元1165年。在这一年,南宋朝廷面临着金人的军事压力,朱翌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心中充满了家国情怀。 朱翌的一生充满波折,他曾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到贵州,经历了多年困苦的生活。然而,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热爱自然,关注民生。在他的笔下,山水、风月、树木、泉石都充满了生命力,成为他寄托情怀的对象。 在这首《游玉泉 其一》中,朱翌通过对玉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他以泉水自洁的形象,隐喻自己坚守清白之志,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