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砚与周宰
巧匠斵山取山骨,媪神拱手不敢惜。
因隆作防漥作池,以金为声玉为质。
借以绨衣便挈携,置之乌皮长拂拭。
忆昨随计西入关,太学三年同寝食。
晨昏缀缉困蝇头,岁月磨研取鸡肋。
时来偶题千佛经,吾自无功子何得。
祇今懒慢大可笑,身外了然无一物。
经时不脱管城帽,子宜不赐汤沐邑。
我今容子乞身去,却到安宜宰君室。
宰君真是潇洒人,文章机杼乃自出。
陈玄毛颖费追呼,子坚而厚宜比德。
从兹去给上方札,便当入珥螭坳笔。
切勿劝草封禅书,亦莫上献开边策。
愿君发明错与谊,昨奏条画今所急。
忠言谠论闻四方,砚乎汝为不失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能工巧匠凿石取骨,祖师神明默默不语。
利用地势高低建防挖池,材质珍贵犹如金玉。
便于携带用丝织包裹,置于书房时常擦拭。
回忆起当年一同求取功名,在太学共度了三年的时光。
不分昼夜埋头苦读,日子一天天消逝。
有时闲暇之余互相探讨学问,我们各自并无太大成就。
如今已不再勤奋努力,或许显得有些可笑,但我内心通透平静。
长时间未曾更换官帽,你并没有赐予封地。
现在我允许你辞职离去,去那安宜府待奉地方长官。
那长官真是个洒脱的人,他的文章都是出于自己心中的创意。
陈玄越追越辛苦,但你稳健厚实应该可以胜任。
随后你将负责起草公文,作为文书人员发挥所长。
千万不要去建议起草歌颂帝王的文书,也不要提出拓疆的建议。
希望你能够揭示其中的错误和正确之处,昨日提交的计划是目前最为紧迫的。
你的忠诚谏言已被四方传颂,砚啊,你并未失职。
去完善
释义
1. 巧匠斵山取山骨:这句描绘了制砚的工艺,山骨代表砚台的材料。
2. 媪神拱手不敢惜:形容砚台材质的珍贵,表达制砚者对材料的尊重。
3. 因隆作防漥作池:这两句是对砚台形状的描述,高低起伏的形象生动。
4. 以金为声玉为质:表示砚台发出金石般的声音,质地如玉般温润。
5. 绨衣:指粗糙的衣物,这里用来形容砚台的朴素外观。
6. 乌皮:指的是书桌或几案。
7. 随计西入关:这里指参加科举考试。
8. 太学:古代国立最高学府。
9. 时来偶题千佛经:诗人在这几年间偶尔写些诗。
10. 管城帽:毛笔的别称。
11. 汤沐邑:封赏的领地。
12. 安宜宰君室:安宜是地名,宰君指地方长官。
13. 陈玄毛颖:指撰写文章的人。
14. 从兹去给上方札:意为把砚台赠给周宰。
15. 入珥螭坳笔:意指周宰运用这支砚台创作出好文章。
16. 切勿劝草封禅书:提醒周宰不要写歌颂功德的文章。
17. 亦莫上献开边策:同样不要提出开拓疆土的策略。
18. 愿君发明错与谊:希望周宰能揭示事物的错误和正义。
19. 昨奏条画今所急:之前建议的事务现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20. 忠言谠论闻四方:意思是周宰发表的意见能够传遍各地。
去完善
赏析
《送砚与周宰》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赠砚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砚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官场黑暗的讽刺。诗的开篇,诗人描述了砚台的制作过程和品质,将其比作金声玉质的宝物。接着,诗人回忆了自己与周宰在太学的同窗生活,以及他们在学术上的相互砥砺。接下来,诗人讽刺了自己在官场的懒散和无所作为,同时也劝告周宰不要追求名利,而是要关注民生问题。最后,诗人祝愿周宰能够在地方上有所作为,成为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现了他对官场黑暗的批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砚与周宰》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61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宋朝内外交困,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朱翌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深感时局之危,但无奈自身力量有限,无法改变现状。
在这个时期,朱翌的人生际遇也颇有些坎坷。他曾担任过官员,但由于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秦桧,被贬谪至偏远的山区。尽管身处逆境,朱翌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他经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时政,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朱翌结识了周宰。周宰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他对百姓关爱有加,深得百姓拥戴。朱翌对周宰的品质和政绩十分赞赏,因此决定将心爱的砚台赠送给周宰,以此表达自己对他的敬意和支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