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予居曲江五年今岁又暮慨然有感

标题包含
予居曲江五年今岁又暮慨然有感
坐对研旁峰,卧阅屏上山。 一事不挂心,万病方穷源。 吾君礼南郊,吾母望北还。 一岁几得书,五年阙问安。 是自取之尔,尚复何所言。 手种庭下梅,花开聊喜欢。 系日既无术,缩地良独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坐在书房面对山峰,躺在床上看到屏风上的山水画。 没有任何心事困扰,许多疾病才找到了根源。 皇帝到南郊举行典礼,母亲翘首盼望我回家。 一年才能得到几次书信,五年来都没有询问母亲的安康。 这都是我自己造成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亲手种植的庭院里的梅花,花开的时候倒也可以让我开心一下。 想要挽留时光却没有办法,缩短距离实在太难了。
去完善
释义
1. 曲江:曲江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景胜地之一。 2. 朱翌:字新仲,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南宋文学家。 3. 研旁峰:指的是旁边的山峰,这里可能指曲江周边的山峰。 4. 屏上:指屏风上的画,这里可能指曲江风光的画。 5. 一事不挂心:指心中没有任何烦恼或忧虑的事情。 6. 万病方穷源:指在了解了众多疾病的根源后才能彻底治愈它们。 7. 吾君礼南郊:指皇帝在南郊举行祭天仪式。 8. 吾母望北还:指母亲的思念之情向北延伸。 9. 一岁几得书:指一年中只能收到几次书信。 10. 五年阙问安:指五年的分离无法向母亲问安。 11. 是自取之尔:指这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没有什么可说的。 12. 手种庭下梅:指亲自在院子里种植的梅花。 13. 系日既无术:指没有办法留住时光。 14. 缩地良独难:指缩小距离的方法实在是太难实现了。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予居曲江五年今岁又暮慨然有感》中,作者朱翌通过描绘自己面对自然景色时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两句“坐对研旁峰,卧阅屏上山”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传达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接下来的诗句“一事不挂心,万病方穷源”则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接下来的四句诗“吾君礼南郊,吾母望北还。一岁几得书,五年阙问安。”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吾君”、“吾母”为线索,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远方。诗人的这种情感与李白的《静夜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思乡为主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以“是自取之尔,尚复何所言。”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自责,认为这是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应该有太多的抱怨。接下来的“手种庭下梅,花开聊喜欢。”诗人则借庭院中的梅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通过欣赏梅花的盛开,寻求心灵的慰藉。最后两句“系日既无术,缩地良独难。”传达了诗人无法回到家乡的惆怅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予居曲江五年今岁又暮慨然有感》是南宋诗人朱翌所作。朱翌生活在宋朝中晚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加剧,外患频繁,民生疾苦,政治腐化,导致诗人忧国忧民之心炽烈。这首诗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题中的“曲江”位于广州府韶州(今广东韶关),是诗人任职的地方。诗人自绍定五年(1232年)起在此地居住了五个年头,到这一年冬天又将过去,他感怀光阴流逝、年华虚度,写下此诗以抒发感慨。 在这五年里,朱翌经历了仕宦沉浮,时值金兵南下,国家内外交困,个人前途未卜。他亲历民间疾苦,看到百姓的困苦生活,心中忧虑不已。他在官场遭到排挤,也看到了上层社会的腐化堕落。这使他对人生、对国家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朱翌借这首诗歌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慨叹时光流逝,呼吁人们珍惜时光,报效国家。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他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