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

标题包含
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
淮人为水族,庖脍亦已巧。 田间有鸣鸡,性命得自保。 吴人口垂涎,捕取穷浩渺。 于吴产或多,于淮求则少。 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 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 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 不论赤鯶公,亦及长须老。 何况鼓吹部,可作钟鼎宝。 世间多空中,所见徒有表。 至美不外示,鱼鼈岂皆好。 君看十月鹑,羽翼甚轻矫。 变化须臾间,不念旧池沼。 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 鹑蛙等无二,妄想自颠倒。 舌根无尽期,所得在一饱。 哀哉南路徐,食方说燖煼。 但俱供芋羹,不必著锦袄。 较之食疮痂,岂但能稍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南水乡多水族,烹饪技术非常高超。 田埂间鸡啼鸣,生活安定有保障。 吴人见了眼馋,捉捕方法巧妙无穷。 在吴地产量丰富,到淮地寻找就难了。 归根结底是环境聚会,食物问题让人烦恼。 我生在淮水之地,漫游苏州时吃得不多。 平时吃饭的地方,感觉都是美味佳肴。 不论是红烧公鱼,还是炖的长须鱼。 更何况乐队演奏,那可是难得的享受。 世上多是空谈,看见的只是表面。 最美味的食物不轻易展示,鱼鳖怎会都好吃? 你看十月的鹌鹑,羽毛翅膀轻盈矫健。 顷刻间完成变化,并不怀念旧日的池塘。 吃鹌鹑时可以沉默,吃青蛙时可能皱眉。 鹌鹑和青蛙并无不同,只是人们的想法自相矛盾。 舌尖上的追求永无止境,温饱是基本的需求。 可怜南方的小徐,吃东西还讲究火候。 只要能填饱肚子,不必穿金戴银。 比起吃烂疮,这已经是很好了。
去完善
释义
淮人:淮河流域的人 为水族:生活在水中,指淮人擅长烹饪水产 庖脍:指厨师刀工熟练,技艺高超 田间有鸣鸡:这里指农田中常见的家禽,鸡的叫声此起彼伏,突显田园生活氛围 性命得自保:形容鸡在田间自由生存,生命得到保护 吴人:吴地的人 口垂涎:形容嘴巴流口水,表示十分渴望吃美食 捕取:捕捉 浩渺:广阔的水域 要之业境会:意思是无论怎样,都是因缘际会,该遇见的总归要遇见 食债良自绕:指因饮食而结下的债务自然产生 予也家淮南:我出生在淮河南部地区 游吴尝草草:游览吴地时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平生下箸处:平生指的是整个人生,下箸是指用筷子夹食物,整句意为一生中所到之处 但觉皆羊枣:羊枣是一种果实,这里是说总觉得那里的食物味道鲜美 赤鯶公:这里指鱼类 长须老:可能是指海蜇 鼓吹部:指鼓乐伴奏的宴席场合 钟鼎宝:青铜器与瓷器中的珍品 世间多空中:指世间事看似实际却虚无缥缈 所见徒有表: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至美不外示:最美好的事物往往深藏不露 鱼鼈岂皆好:鱼虾龟鳖并非都好吃 鹑:鹌鹑鸟 羽翼:羽毛 不念旧池沼:形容鹌鹑奋力逃脱,顾不上过去的栖息地 食鹑:指食用鹌鹑 颦愀:形容皱眉头,表示心情沉重 妄想自颠倒:意为过于执着某种想法只会让人产生困惑 舌根无尽期:舌根指的是对食物的欲望,这句是描述人的食欲没有止尽 所得在一饱:得到的满足只是一时的温饱 哀哉南路徐:感叹生活在南部的徐州人 食方说燖煼:食方是说煮食的方法,燖煼是指炖煮食物 但俱供芋羹:只是供应芋头做的汤羹 著锦袄:穿上华美的棉衣 较之食疮痂:相比于吃疮痂虫这样的食物,要好很多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淮人饮食习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淮人在田间的忙碌生活,以及吴人对水产的偏爱,表达了人类对于食物的无尽欲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鹌鹑和青蛙的观察,提醒人们要关注食物的来源和生态环境,不要过分追求口腹之欲。 这首诗以淮人的水族食品开篇,展示了淮人擅长烹饪的技巧。接着描述了田间鸣叫的鸡群,它们在农民的辛勤保护下得以生存。然后笔锋一转,提到吴人口中的美食,捕捞水产的行为无处不在,然而这些水产在淮地却很难寻得。 诗人借这一现象表达了一个深刻的观点:无论是淮人还是吴人,他们都被各自的饮食环境所影响,因债务而纠缠不清。然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回忆了自己在淮地和吴地的美食体验。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品尝美食时的感受。 随后,诗人谈论到鱼类、鳝鱼、青蛙等不同水族生物,认为它们的美味程度并无本质差别,都是人们在虚幻中赋予的价值。诗人还以鹌鹑为例,强调了动物在不同时期可以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紧接着诗人引出了青蛙的例子,指出人们对鹌鹑和青蛙的评价存在偏见,两者其实并无实质性的差异。 诗人在结尾部分表达了对南徐地区人们的同情,他们生活条件艰苦,只能吃简单的炖菜。诗人呼吁人们要注重食物的来源和环境,不要被欲望蒙蔽了双眼。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讽喻诗。朱翌生活于宋室南渡后的南宋时期,他的创作时间与这首诗的完成时间是公元1167年。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中原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尚未恢复,而江淮地区因为水网密布,渔业资源丰富,人们以捕蛙为食,这在诗人看来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因此写下此诗以示告诫。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承平状态,但离靖康之耻不久,南宋朝廷内部权臣争斗,社会矛盾激烈。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朱翌身为士人,忧国忧民的心情在诗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以关注民生、呼唤良知为己任,希望民众能珍惜生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首《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正是他在这种心态下创作的,寓含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深忧虑和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