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六月十五日西湖宿斋

标题包含
六月十五日西湖宿斋
并湖西去望南屏,但见烟云日日新。 山色渐争秋气势,荷花全露晓精神。 洗心用此无边绿,处世端能不染尘。 惭愧西湖敦夙夜,从今长作境中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沿着湖泊向西方行走,遥望南屏,只见云烟弥漫,景色日新月异。 远处的山脉逐渐展现出秋天的气势,而荷花则展现出清晨的精神。 在这片广袤的绿色中,我感到内心被净化,仿佛身处尘世之外。 面对美丽的西湖,我不禁深感惭愧,因为我愿意从此成为她永恒的居民。
去完善
释义
1. 并湖:指杭州西湖。 2. 南屏:即南屏山,位于浙江杭州市南。 3. 烟云:指雾气弥漫的景致。 4. 日日新:每天都能看到新的气象。 5. 山色:指远处的山峰景色。 6. 秋气势:秋天的气韵和气氛。 7. 全露:完全盛开的样子。 8. 晓精神:清晨的生机与活力。 9. 洗心:喻指内心得到洗涤,心灵得到净化。 10. 无边绿:指一望无际的绿色,比喻美好的境地。 11. 处世:在世上生活。 12. 端能:表示肯定,可以。 13. 不染尘:不被世俗的污浊所污染。 14. 惭愧:有愧于,对……感到抱歉。 15. 西湖:此处代指杭州西湖。 16. 敦夙夜:即“夙夜匪懈”,日夜不懈怠,勤奋努力。 17. 从今:从现在开始。 18. 长作:长期成为。 19. 境中人:处于美好境地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六月的十五日在西湖住宿时的所见所感。第一句通过“并湖西去”展现了诗人游历的方位和视野开阔的境界。第二句以“烟云日日新”描绘了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表达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对“山色”、“荷花”的观察和描述,揭示了秋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生命力。“洗心用此无边绿”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涤荡心灵的愿望。最后两句通过“惭愧西湖敦夙夜”、“从今长作境中人”展现出诗人感慨于西湖的美景和心境的转变,表达了愿将自己融入这个美丽世界的意愿。整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六月十五日西湖宿斋》是南宋著名诗人朱翌的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65年,即南宋宝祐三年。朱翌,字新仲,号灊山居士,是南宋中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词人,历任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词和散文方面,诗作则相对较少。 在朱翌创作这首《六月十五日西湖宿斋》的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当时,宋理宗在位,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这一时期,西湖景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和保护,已经成为江南地区的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朱翌作为南宋朝廷的重臣,对西湖的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首诗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美丽夜景和湖边的寺庙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他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的情怀和高雅情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