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告春亭诗

标题包含
告春亭诗
东皋有佳致,中夜雨一犁。 喜笑作春声,麦块青欲齐。 浅濑发清响,陈根出新夷。 红情颜未破,翠颦眉上低。 练巾已堪岸,藜杖始一携。 殷勤遗好音,胡卢来劝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东皋有一处美好的景致,半夜时分的雨水就像是一把犁一样灌溉着这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看到麦子茁壮成长,颜色渐青,满心欢喜。清澈的溪流发出清爽的声响,田间的杂草被新的嫩芽取代。红色的情感尚未完全展开,绿色的颦蹙微微低下。洁白的头巾已经戴在头上,一根用藜木制成的拐杖拿在手上。仔细聆听这美丽的声音,就像葫芦在耳边轻轻提醒。
去完善
释义
1. 东皋:指诗人自己的家园,位于城东的田地。 2. 中夜:半夜时分。 3. 一犁:形容雨量适中,刚好滋润土地。 4. 麦块:小麦苗。 5. 青欲齐:意指禾苗生长茂盛,绿意盎然。 6. 浅濑:指河边沙滩。 7. 陈根:枯死的植物根部。 8. 新夷:新生的植被覆盖了旧有的枯死部分。 9. 红情:指花朵含苞待放的情态。 10. 翠颦:指嫩叶抽芽展绿的情景。 11. 练巾:素色的头巾。 12. 藜杖:一种用藜木制成的拐杖。 13. 好音:美好的音信或声音。 14. 胡卢:蟾蜍的别称,此处寓意为春天的使者。
去完善
赏析
《告春亭诗》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首联“东皋有佳致,中夜雨一犁”描述了东边的田地里有一处美好的景致,而半夜的一场春雨就像是在田间犁地一般滋润万物。颔联“喜笑作春声,麦块青欲齐”则写出了春天里欢快的声音和嫩绿的麦苗将要齐头并进的景象。颈联“浅濑发清响,陈根出新夷”则是通过描写浅滩处的水声和老的植物根部新长出的嫩芽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尾联“红情颜未破,翠颦眉上低”则以红情的桃花和翠颦的柳枝来表现出春天的美丽与韵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告春亭诗》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抒情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告春亭周边的景色和作者对春天的感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朱翌正值中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官职,但因种种原因被贬谪。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山水,体验民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他的诗歌既有豪放之情,又有婉约之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公元12世纪的南宋时期,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外患内忧不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政治,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往往受到排挤和打压。朱翌就是这样一位命运多舛的文人。他在告春亭边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际遇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