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月岩诗
赫日方正中,忽见第二月。
老木盘硬枝,扶疏真桂叶。
烟云成显晦,弦望靡盈阙。
初无大小余,可以历没灭。
但能照行人,千古此山侧。
却笑天上轮,昼夜不停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正当空,突然出现了第二个月亮。
老树的枝条坚硬,桂叶繁茂。
云雾变幻莫测,星辰满布夜空。
从无大小之分,无法一一道明。
只能照亮行路人,在这座山下千秋万代。
反观天上的明月,日日夜夜不停歇。
去完善
释义
1. 赫日:炽热的太阳。赫,火红热烈的样子。
2. 第二月:指月亮的倒影。
3. 老木:古老的树木。
4. 盘硬枝:缠绕在坚硬的树枝上。
5. 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
6. 真桂叶:与真的桂花树叶子相似。
7. 烟云:云雾,喻指缥缈之物。
8. 弦望:弦,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称“上弦”;望,农历每月十五日称“望”。
9. 靡盈阙:没有满盈之缺。
10. 大小余:指日食、月食时,日月剩余的光亮。
11. 历没灭:消失殆尽。
12. 停辙:停止运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月岩时所见的景象和由此引发的思考。诗人以太阳和月亮的交替为主线,通过观察日月辉映、树木掩映等自然景象,揭示了自然界的无尽变化和人生哲理。
首联“赫日方正中,忽见第二月”,描绘了烈日当空,突然出现的第二个月亮的景象,引人遐思。颔联“老木盘硬枝,扶疏真桂叶”,形象地展现了古树枝干交错,树叶繁茂的画面。颈联“烟云成显晦,弦望靡盈阙”,表现了烟雾和云彩带来的明暗变化,以及日月相望的场景。尾联“却能照行人,千古此山侧。却笑天上轮,昼夜不停辙”,诗人反思,虽然月岩的月亮不能与天上的明月相比,但它的光芒足以照耀千年的行者。而反观天上的明月,日夜不停地转动,到头来却不曾停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月岩诗》是南宋诗人朱翌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朱翌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时期,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著作郎等职,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造诣。这一时期,朱翌深入研读古籍,结交文人墨客,广泛游览名山大川,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虽然偏安江南一隅,但政治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这为朱翌等文人士大夫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在作品中展现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朱翌的这首《游月岩诗》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