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

标题包含
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
百忧不到酒三行,万事尽休棋一枰。 梅子未黄先著雨,樱桃欲熟正防鶑。 忽惊夏向明朝立,便恐春从此地更。 数蝶飞来花寂寞,乱蛙鸣处水纵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让一百种忧虑消失只需饮下三杯美酒,所有纷繁的事务在下一盘棋后皆可平息。 青梅尚未成熟就先被春雨滋润,樱桃即将熟透却要防止莺鸟啄食。 猛然间发现夏天已经在明天来临,担心春天似乎要在这里结束。 几只蝴蝶翩翩飞舞使花儿显得孤独,杂乱的蛙声让人感受到了纵横交错的溪水。
去完善
释义
1. 百忧不到酒三行:"百忧"表示众多忧虑,这里指作者放下了所有忧虑;"酒三行"指饮下三杯酒。 2. 万事尽休棋一枰:"万事"指所有事情;"尽休"指全部解决;"棋一枰"指下一盘棋。 3. 梅子未黄先著雨:"梅子"是梅树的果实,初夏时成熟;"黄"指成熟;"先著雨"指梅子还未成熟就遇到了雨水。 4. 樱桃欲熟正防鶯:"樱桃"是一种水果,春季末至夏季初成熟;"欲熟"指快要成熟;"防鶯"指防止莺鸟啄食。 5. 忽惊夏向明朝立:"夏"指夏天;"明朝"指明天;"立"指开始。 6. 便恐春从此地更:"春"指春天;"此地"指作者所在的地点;"更"指改变。 7. 数蝶飞来花寂寞:"数蝶"指几只蝴蝶;"飞来"指飞过来;"花寂寞"指花朵孤独。 8. 乱蛙鸣处水纵横:"乱蛙"指杂乱的蛙声;"鸣处"指发出声音的地方;"水纵横"指水流交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朱翌在立夏前一天登上马氏山亭时的所见所思。全诗以轻松、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景色与心境。首先表达了诗人放下百忧、享受当下生活的态度;接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季节变换的微妙之处。最后,诗人通过蝴蝶、青蛙等生物的活动,进一步揭示了春天的离去和夏天的到来。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感叹时光流转的哲理意味,又有热爱生活、欣赏自然的愉悦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是南宋诗人朱翌在公元1158年所创作。这个时期,朱翌正生活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虽然社会相对安定,但国土分裂、民生疾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南宋百姓。朱翌作为一名文人和官员,关注民生、忧虑国家局势是他诗作的重要主题。 在此之前,朱翌曾上书主张抗金,因触怒了权臣秦桧而被贬谪至地方任职。在他人生的这个阶段,他体验到了从繁华都城到偏远之地的心理落差,也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在公元1158年的立夏前一日,朱翌登上了马氏山亭。此时春意阑珊,初夏将至,山亭周围的景色引起了诗人对季节变换和自然景色的感慨。同时,作为一个时刻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南宋百姓的苦难生活。因此,这首《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又抒发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