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有惠曾公逍遥楼字者

标题包含
有惠曾公逍遥楼字者
蒲阪今灰烬,兹楼亦草莱。 如何三字大,却到百蛮开。 屋漏真能尔,霜严可畏哉。 置之当座右,亲手拂尘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蒲阪现今已成灰烬,这栋楼也成了杂草。 为什么三个字(指“灰烬”、“草莱”)就能概括这一切呢?因为这些都是民族间战乱留下的痕迹。 真的是这样吗?在严寒的冬天里,这种情况确实令人害怕。 所以我把这首诗放在桌子旁边,自己亲自拂去上面的灰尘。
去完善
释义
1. 蒲阪:地名,即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市西南的蒲州镇,是古时候秦国地名之一。 2. 灰烬:草木燃烧后的残余物,这里比喻战乱的破坏。 3. 兹楼:此处指逍遥楼。 4. 草莱:杂草,这里比喻荒凉的地方。 5. 三字大:形容“逍遥楼”三个字的宏大含义。 6. 百蛮:泛指各民族或各国,这里可能是指各个地方。 7. 屋漏:房屋漏雨,这里用来形容困难、窘迫的状态。 8. 霜严:严霜,表示寒冷的天气。 9. 置之当座右:将所写的诗放在座位右侧。 10. 亲手拂尘埃:亲自擦去上面的灰尘,表示对诗句的重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有惠曾公逍遥楼字者”,表达了诗人对曾公逍遥楼的怀念和敬仰之情。首联通过对比蒲阪(地名)的毁灭和逍遥楼的荒废,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愿望;颔联则以三字的大气磅礴,寓意着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期许;颈联以屋漏和霜严两个意象,突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尾联则表现了诗人对曾公的敬仰之心,以及他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头脑的品质。整首诗情感充沛,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末年,公元1161年前后。此时,朱翌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曾因弹劾秦桧被贬谪,一生漂泊不定,宦海浮沉。在逍遥楼的题字事件中,他遇到了曾公,感受到了对方的知遇之恩,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歌。 此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往往以诗文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朱翌也不例外,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这首诗中的“逍遥”二字,看似表达了诗人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态度,实则是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