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徐令登妙高峰徐不至
衙鼓声中百事休,独攀危磴看江流。
君修吏课中中考,我且山行上上头。
下视三千佛世界,高寻十二仙人楼。
闻思大士谁呼应,愿赐飞霖洗旱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官府鼓声中,诸多事务暂歇,独自攀登陡峭的石阶观赏江河水流。
您在繁忙的工作中谋求改进,我则在山中前行,探寻未知之地。
向下俯瞰数千个世界的风景,向上寻求十二仙人的住处。
听闻佛法的教诲,有谁能够回应呢?希望神灵赐予甘露,洗涤世间痛苦。
去完善
释义
衙鼓:古代官署的仪仗乐器,此处指代衙门办公的时间。
危磴:险峻的山坡。
江流:长江。
君修吏课:指的是徐令当时正在处理政务。
中中考:处理公务得中正、合适。
山行:登山游览。
上头:山顶。
三千佛世界:佛教说法,比喻广大无边的境界。
十二仙人楼: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高楼。这里用来形容妙高峰的高耸入云。
闻思大士:梵语,意思是听闻佛法而思考的大菩萨,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飞霖:即甘霖,这里指代雨水。
洗旱眸:盼望解除干旱的眼神。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约登高望远的情景。诗人在官署的鼓声中的百无聊赖,独自一人攀登险峻的山峰,俯瞰江水奔流。此时,友人因为公务繁忙未能前来赴约,诗人虽略有遗憾,但依旧欣赏山景,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站在高处,诗人将这个世界看作是无数佛国的聚合体,仿佛置身于仙人的楼阁之中,体会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此刻,他期望能听到谁回应他的声音,希望有神奇的力量降临,为他们洗去尘世的烦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约徐令登妙高峰徐不至》是南宋诗人朱翌所著,具体创作年份尚无明确记录,但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风格推断,大致可以确定为在南宋中期。朱翌生活于战乱频仍、家国飘摇的南宋时期,而其本人因诸多不幸遭遇而生活困顿。
在诗歌创作当时,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虽相对安定,但内忧外患使民不聊生。文人志士在此环境下纷纷寻找精神寄托。同时,南宋时期的江西诗派兴起,深受禅宗影响,倡导独抒己见、以诗明志,受此熏陶的朱翌在诗歌中展现出了独立之思想及现实关切之情。
朱翌曾任职县尉等地方官职,期间他关心民生,为民疾苦感到痛心。个人境遇的多舛使他深感壮志难酬,但其天性乐观,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约徐令登妙高峰徐不至》这首诗意在表达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当时无法把握命运的无奈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