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俞路分见寄 其二

标题包含
次韵俞路分见寄 其二
龙尾道南初见子,烱如玉笋出瑶林。 别来东海记三浅,歌罢武溪同一深。 后五日看真得力,前三语且更留心。 平生著手枯桐上,会有人能识此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龙尾道南初次遇见了你,犹如明亮的玉笋从瑶林中拔出。分别之后在东海边留下了三次浅浅的回忆,歌声停止后在武溪边共同度过了一段深沉的时光。五天后再来看,真的已经感受到了你的魅力,前三次的交谈更加让人挂念。这一生都在这枯萎的梧桐树上辛勤耕耘,相信有一天会有人理解并欣赏这份努力。
去完善
释义
1. "龙尾道":指钟山小径,在南京城外。 2. "子":在这里指的是俞路分,诗人要拜访的朋友。 3. "炯如玉笋出瑶林":形容俞路分的才华就像玉笋一样从瑶林中崭露头角。 4. "别来东海记三浅":描述两人别离后的近况。"东海"象征遥远的地方,"三浅"表示多次经历困境。 5. "歌罢武溪同一深":比喻两人之间共同经历过的事情,感情深厚如同武溪之水。"武溪"在湖南宁远县,有诗人的感慨在其中。 6. "后五日看真得力":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信任和支持。 7. "前三语且更留心":劝勉朋友对自己的诗文创作多加留意。 8. "平生著手枯桐上":表示自己一直在努力学习和创作。"枯桐"是古人常用的乐器之一,这里用来象征自己的学习和创作过程。 9. "会有人能识此音":暗示自己期待与知音相遇。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以龙尾道南比喻作者与俞路分的初见,如同玉笋在瑶林中崭露头角,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二人相识的情景。诗人回忆了与俞路分别离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在一起时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诗中的“后五日看真得力,前三语且更留心”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和执着追求,体现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严谨和执着。最后两句“平生著手枯桐上,会有人能识此音。”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以及对知音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