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后告春亭饭客亭下荷花皆为酿家入曲久雨颓垣方议栽竹代之

标题包含
雨后告春亭饭客亭下荷花皆为酿家入曲久雨颓垣方议栽竹代之
半夜簷声挟北风,平明贺雨走诸翁。 山人起向水亭坐,野膳不求行帐丰。 曲糵有香莲不死,藩篱无阙竹成功。 闲中自有闲生理,促办牛衣戴此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夜半时屋檐之声夹带北风呼啸,清晨时则乌云密布,众人纷纷离开避雨。山人在此时起身,走向临水的亭子坐下。简朴的野外餐饮无需丰盛的筵席。在莲花之中酿酒,香气扑鼻,莲花依旧不败;竹子在无阻碍的环境中生长,蔚为大观。闲暇之时亦有其道理,立即准备牛衣,戴笠披蓑,融入这风雨世界。
去完善
释义
1. 半夜簷声挟北风:簷声,屋檐下雨水的声音;挟,携带;北风,从北方吹来的风。这里描述的是在夜里,听着屋檐上的雨滴敲击的声音,伴随着寒冷的北风。 2. 平明贺雨走诸翁:平明,天刚亮的时候;贺雨,祝贺下雨的来临;走,走动;诸翁,各位年长者。这句话意味着在天刚亮时,因为得知下雨了,所以众人都纷纷前往告春亭庆贺。 3. 山人起向水亭坐:山人,隐居在山中的隐士;水亭,建在水上或靠近水边的凉亭。这句话是说隐士们起来之后,都走向了水亭坐下休息。 4. 野膳不求行帐丰:野膳,野外聚餐;不求,不追求;行帐,流动的帐篷。这句话意味着虽然食物简单,但并不追求美食,大家聚在一起吃得很开心。 5. 曲糵有香莲不死:曲糵,酿酒的过程;有香,带有香气;莲不死,莲花是永生的象征。这句话表达了在酿酒的过程中,莲花也散发出香气,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 6. 藩篱无阙竹成功:藩篱,用以区分地域的栅栏;无阙,没有缺口;竹成功,竹子生长茂盛。这句话意味着周围用竹子做的栅栏完好无损,竹子生长得十分茂盛。 7. 闲中自有闲生理:闲中,闲暇之时;闲生理,悠闲的生活。这句话意味着在闲暇之时,享受着悠闲的生活。 8. 促办牛衣戴此公:促办,尽快办理;牛衣,一种粗布制成的衣物;戴此公,戴着这种牛衣的人。这句话表示要赶快准备一些牛衣给这些穿着简陋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以诗人山人的视角描绘了雨后告春亭的景象及心情。诗句先通过描绘连夜的风雨声音,表现了天气的恶劣。然后通过写人们为了避雨而奔走,反映了雨中人们的动乱。接着则描绘了山中人们在亭子中的安然自得,虽然条件简朴,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感觉生活闲适。 诗歌随后转向描述了自然界的现象。“曲糵有香莲不死”是说尽管经历了大雨,莲花仍然香气扑鼻,表现出生命的坚韧和乐观;而“藩篱无阙竹成功”则是说竹子虽然在雨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并没有倒下,反而显示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这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对生命态度的体现。 最后两句“闲中自有闲生理,促办牛衣戴此公”则表示出诗人看破世俗纷扰,懂得在悠闲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在这样的情境中,他已经能够放下世俗的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的美景中去。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描绘了自然风光,又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层次丰富,意味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雨后告春亭饭客亭下荷花皆为酿家入曲久雨颓垣方议栽竹代之》是南宋诗人朱翌在公元1150年左右创作的一首描绘雨后夏日景象的诗。 朱翌生活在南宋中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后,北方中原地区沦丧于金国,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仍,百姓生活困苦。 朱翌曾担任过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但由于对时政不满,他辞官归隐,过起了田园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描绘了雨后告春亭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