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
浩荡乾坤晓,凄凉客路穷。
小舟轻劈浪,宿雾密糊空。
累重苦无饭,时危甘转蓬。
但闻淮上贼,不敢视江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丽的天地初晓,悲凉的旅途尽处。
小船轻轻划破波浪,夜雾浓密地笼罩天空。
负担沉重却苦于没有粮食,时局危急只好随风飘散。
只能听到淮河上的盗贼,不敢看向江东的家乡。
去完善
释义
《晓出》:该诗选自南宋诗人朱翌的《忠臣集》。朱翌是南宋官员,曾参与抗金斗争。
1. 浩荡乾坤晓:指广阔的天地在破晓时分显得浩渺无际。浩荡,形容空间广阔;乾坤,天地。
2. 凄凉客路穷:行走在旅途中的客人心境凄凉,仿佛走到了路的尽头。凄凉,表示心情悲伤;客路,行旅之路;穷,尽。
3. 小舟轻劈浪:描述船只在水面上轻轻划过波浪。小舟,小型船只;轻,形容动作轻柔;劈浪,划过波浪。
4. 宿雾密糊空:夜晚的雾气弥漫在空中,使天空看起来模糊不清。宿雾,夜晚生成的雾气;密糊空,形容雾气浓密且遮盖天空。
5. 累重苦无饭:形容旅途中背负沉重物品,却苦于无法找到食物充饥。累重,负担繁重;苦,苦恼;无饭,找不到食物。
6. 时危甘转蓬:在战乱时期,人们被迫四处漂泊,如同随风飘散的蓬草一般。时危,指战争时期;甘,甘愿;转蓬,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
7. 但闻淮上贼:只听说淮河上游有敌寇作乱。但闻,只听说;淮上贼,淮河流域的敌寇。
8. 不敢视江东:因为担心敌寇,不敢去看望江南地区的老百姓。不敢视,不敢去看。
去完善
赏析
《晓出》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描绘旅途景色的诗。全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首联“浩荡乾坤晓,凄凉客路穷”,诗人以广阔的天地为背景,强调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寥。乾坤即天地,浩荡和凄凉相互映衬,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而“客路穷”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遇到困难时的无奈。
颔联“小舟轻劈浪,宿雾密糊空”,描述了江面上小船轻轻划过,雾气弥漫的景象。“轻劈浪”表现了船只的轻盈,而“密糊空”则暗示了浓重的雾气,让视野变得模糊不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自己在这艰难世道中努力求索的心情。
颈联“累重苦无饭,时危甘转蓬”,直抒胸臆地表达出诗人生活困顿和忧心忡忡的情感。“累重”表示行李繁重,“苦无饭”则意味着生活的困苦。而“时危”揭示了当时社会局势的紧张,“甘转蓬”则是诗人面对困境的自我慰藉。这一联充分展示了诗人身处困境时的坚韧品质。
尾联“但闻淮上贼,不敢视江东”,借淮上贼患之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不敢视江东”表现了诗人对现状的恐惧和担忧,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安危的情怀。
总的来说,朱翌的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切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诗句质朴而富有感染力,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出》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孝宗时期(1163-1189年),当时南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繁荣。然而,朱翌所处的时代正值金国入侵中原之际,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感成为了这一时期文人墨客的共同主题。
朱翌身为南宋士人,心系国家民族命运。他在年轻时就投身抗金斗争,后因战乱而流寓江南各地。在这首诗中,朱翌通过对清晨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将个人的遭遇和国家民族的苦难融为一体,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