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 其一
促驾难求马一寻,行缠快走任山深。
上方首入文公褐,小语能披逸少襟。
三尺盆池清照影,五更窗月默传心。
更烦细看门前水,昔日西流何似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求快速找到合适的马车,让我们在山中快速前行。
穿上衣服就能显现出文公的风采,说话之间展现出飘逸的风度。
盆池清澈见底,月光在窗外默默传递着心意。
再仔细看看门前的流水,曾经向西流淌的水如今已大不相同。
去完善
释义
1. 南华:南华山,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城南。
2. 仲:人名,指僧人仲有。
3. 次其韵:按照原诗的韵脚作诗回应。
4. 促驾:催促驾车出发。
5. 难求马一寻:难以找到合适的马匹。
6. 行缠:绑腿布,这里指行走。
7. 快走:快速行走。
8. 上房:寺庙中的高层房屋。
9. 文公褐:指南华寺中欧阳修的禅房。
10. 小语:私下交谈。
11. 披:打开。
12. 逸少: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13. 三尺盆池:指盆中栽种的水仙花。
14. 五更:凌晨三点至五点。
15. 窗月:窗外的月亮。
16. 默传心:默默传递内心的情感。
17. 门前水:指江山市境内的江水。
18. 西流:向西流动的江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访南华僧为主题,通过沿途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与南华僧之间的深厚的友情和彼此的尊重。首联用“促驾难求马一寻”来表达拜访南华僧的不易,然而诗人仍然选择了“行缠快走任山深”,表达出对于追寻真理的执着和坚定。颔联中,作者以南华僧首入文公褐的形象描绘出他的博学多识和品格高尚,而“小语能披逸少襟”则赞美了南华僧的谦和与智慧。颈联通过描写“三尺盆池清照影”和“五更窗月默传心”的场景,表现出南华僧生活的宁静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尾联则以门前的流水喻指时光的流逝和人世的沧桑,引发人们思考人生哲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翌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哲理和人生哲理为主题,被誉为“南宋高僧”。这首《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 其一》是他晚年时期的一首诗,创作于公元1268年。
在这一年间,朱翌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的政治生涯波折不断,曾多次被贬谪。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将人生经历化为创作的灵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时期的朱翌,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激化。朱翌作为一名文人,深感国家的危机,他希望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他也是一位佛教信徒,他认为佛法能够引导人们走出困境,实现内心的平静。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禅宗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法的信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