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四日立冬菊花方盛
黄菊一何好,持觞惟尔从。
名应称晚秀,色岂为人容。
正似花重九,休论月孟冬。
霜威占清晓,直欲犯其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菊花是如此的美好,只有手捧酒杯的你才能与之相配。
它的名字应当被称为“晚秀”,因为它的颜色不会为他人所容忍。
正如在九月的花海中,无需提到孟冬的月亮。
它在清晨的霜威中矗立,就像是要挑战这种威压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黄菊:这里指黄色菊花,即立冬日盛开的菊花。
2. 持觞:拿着酒杯的意思。
3. 惟尔从:表示只有菊花陪伴我一起饮酒。
4. 名应称晚秀:名字应该被称为晚开的花朵。
5. 色岂为人容:颜色怎么可能被世人接受呢?
6. 花重九:指菊花盛开的时候。
7. 月孟冬:农历十月的别称。
8. 霜威:霜的威力,这里指天气寒冷。
9. 清晓:清晨。
10. 直欲:一直想要。
11. 犯其锋:直面挑战它的威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十月十四日立冬菊花方盛》,描绘了诗人朱翌在立冬时节对菊花的赞美之情。首句“黄菊一何好”点明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述菊花的美丽和品格,展现了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如“名应称晚秀”和“色岂为人容”两句,表达出菊花虽在秋冬季节盛开,但其色彩鲜艳、姿态高雅,不逊于春天的百花。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将菊花与重阳时的桂花进行比较,以突出菊花的品质。此外,“霜威占清晓”和“直欲犯其锋”两句则表现了菊花不畏严寒的品质,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菊花的赞美,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十月十四日立冬菊花方盛》是南宋诗人朱翌所作。朱翌生活在公元1197年至1268年,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官员。他在诗中描绘了秋天立冬日菊花盛开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50年左右,当时朱翌正担任湖州知州一职。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国和蒙古的双重压力之下,国家形势动荡不安。然而,朱翌却在这一时期保持了乐观的人生态度,以诗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在朱翌所处的时代,宋朝文化繁荣,科举制度发达,文人士大夫受到重视。朱翌自幼勤奋好学,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厚的功底,这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外,宋朝时期园林艺术和花卉栽培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菊花的种植和观赏在文人雅士间非常流行。因此,朱翌在诗中将菊花作为表达情感的象征,既体现了他的文人气质,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