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司马才仲六论
温公言语药石谱,犹子文章星斗罗。
家世有方能治国,宦游无地可降魔。
谛观深切著明论,平视贤良方正科。
四海共知勋室后,享年孰似贾生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温公的言论犹如良药苦口,其犹子的文章则如满天繁星璀璨。家族世代皆有治国之才,即使宦游四海也能降服邪魔。深刻观察并揭示事物的真相,审视贤良的人与事。众人皆知温公的功勋卓著,然而他的寿命却并不长,令人唏嘘。
去完善
释义
1. 温公:指司马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曾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2. 言语药石谱:指司马光的言辞如良药一般,对人有指导作用。
3. 犹子:指侄子。
4. 星斗罗:指文章的广博犹如星空般繁多。
5. 家世有方能治国:意指他们家世显赫,有才干治理国家。
6. 宦游:指在外做官。
7. 无地可降魔:形容在官场没有余地可以施展才华去对抗邪恶。
8. 谛观:仔细观察。
9. 深切著明论:指观点明确且有深度的论述。
10. 平视贤良方正科:意指以公正的态度看待人才选拔之事。
11. 四海共知勋室后:指世人皆知他是功勋家族的后人。
12. 享年孰似贾生多:指他的寿命与贾谊相比哪个更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司马才仲的《六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其文学成就和社会地位的肯定。诗人首先将温公的语言比喻为医治疾病的良药,将司马才仲的文章比作璀璨的星空,突显其作品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接着,诗人提到司马才仲的家世显赫,家族中不乏治国之才,而他自己虽然身处官场,却无法施展才华去战胜邪恶势力。这里“无地可降魔”反映了诗人的无奈与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强调了《六论》的深刻、明确和洞察力,将其视为一篇具有深远影响的佳作。同时,诗人认为司马才仲是位贤良方正的人才,足以成为官场的楷模。最后,诗人指出尽管司马才仲名声显赫,但寿命却不及贾生那么长。这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时光易逝、英才早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诗意盎然,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跋司马才仲六论》是南宋诗人朱翌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8年,正值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因金国入侵而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朱翌作为南宋文人,他的生活也深受时代影响。在诗人的青年时期,他曾随父投身抗金斗争,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后来,他虽然成为士人,但并未忘怀百姓的苦难,始终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问题。这种家国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此外,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对朱翌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当时,文人士大夫们普遍关注儒家经典的研究和诗歌创作。在这种环境下,朱翌的学识和艺术修养得到了很好的熏陶。他在求学过程中,深入研究了儒家经典,尤其是对《周易》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学识为他创作《跋司马才仲六论》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