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刘宪惠龙眼诗
龙目秋成亦一奇,略无瘴雾损瑶肌。
荔枝韵胜材谁亚,益智名同性即非。
侠士从禽携弹去,鲛人探海得珠归。
不须直待枯成腊,便遣尊前解褐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龙眼成熟的秋季也是一个奇观,没有雾气损害它的美。荔枝的口感和味道都无与伦比,而益智果虽然名字相似,但并不相同。侠士们带着弹药去打猎,鲛人们从海里得到珍珠。不需要等到果实完全成熟,就可以在宴会前享用它们。
去完善
释义
1. 龙目:指龙眼果实,此处用"龙目"比喻龙眼果实形状与质感。
2. 奇:罕见。
3. 略无:几乎没有。
4. 瘴雾: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湿热空气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这里用来形容龙眼生长环境的优越性。
5. 损瑶肌:损坏瑶肌般的皮肤。瑶肌指美好洁白的事物。
6. 荔枝:水果的一种,此处用于与龙眼进行比较。
7. 韵胜:指韵味优胜。
8. 材:此指材质。
9. 亚:亚于。
10. 益智:一种果实,又称为“灯笼果”。此处用益智来形容龙眼与其有相似之处,但性质并不相同。
11. 侠士:英勇的武士,此处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龙眼的珍视。
12. 从禽:跟随禽鸟。
13. 携弹去:携带弹弓离去,比喻人们为保护龙眼而采取的防范措施。
14. 鲛人:传说中的海底居民,善潜水探宝。
15. 探海得珠归:在海底寻找珍珠回来。这里借用鲛人的传说描述采珠的过程。
16. 不须直待:不必等到。
17. 枯成腊:变成干果。腊,一种经过风干的食品。
18. 解褐衣:脱掉粗布衣,换上华丽的衣服。褐衣,指普通百姓所穿的粗布衣;解褐衣,象征摆脱贫困,享受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朱翌对好友刘宪所赠的龙眼进行赞美与感激的诗。诗中通过描绘龙眼的奇特、优质以及珍贵性来展现其独特的韵味和品质。首联将龙眼比作秋成的奇珍异宝,并强调其纯净无杂质的特点;颔联则指出龙眼的美味胜过荔枝,且具有益智的功效;颈联用侠士携弹和鲛人探海的典故来表现龙眼的珍稀程度;尾联则以期盼品尝龙眼的急切心情收尾。全诗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既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又突出了龙眼的独特之处,堪称咏物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翌的《谢刘宪惠龙眼诗》是南宋时期的作品。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灊山居士,舒州宿松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于北宋末科考中进士,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岭南地区。在南宋初期,他与苏轼门人李纲、胡安国等人交往密切。
这首诗创作时,朱翌正身处岭南地区。当时中原战乱频繁,他远离家乡,在贬谪之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这种背景下,他收到友人刘宪赠送的龙眼,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诗意境高远的诗篇。
在诗人所处的南宋时代,政权更替频繁,国家动荡不安。然而,这并没有削弱文人墨客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朱翌作为一名忠诚的士人,将个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通过诗歌表达出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许。这首《谢刘宪惠龙眼诗》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