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花光寺送使者书壁

标题包含
花光寺送使者书壁
白沙翠竹钓鱼矶,家在江南未得归。 最恨花光山下路,数声杜宇背人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白沙和翠竹环绕的钓鱼石上,我身处江南却无法回家。 最令人痛恨的是山脚下那绚烂的花朵,几声杜鹃鸟的鸣叫让人感到孤独与失落。
去完善
释义
1. 白沙:白色的沙滩。 2. 翠竹:绿色的竹子。 3. 钓鱼矶:一种地形,江边突出的岩石,常用于垂钓。 4.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 5. 最恨:极度厌恶。 6. 花光山: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北郊,古时候曾是寺庙和书院的所在地。 7. 数声:多次的声音。 8. 杜宇:杜鹃鸟,其叫声如“不如归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的描绘开篇,展现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画面。“白沙翠竹钓鱼矶”生动地描述了江边的自然风光,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南的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紧接着,诗人抒发了无法回到家乡的遗憾。“家在江南未得归”这一句,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现实无法回乡的无奈与感慨。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最恨花光山下路”和“数声杜宇背人飞”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最恨花光山下路”表达出诗人对家乡春光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而“数声杜宇背人飞”则形象地描绘出杜鹃鸟离群索居的形象,象征着诗人孤独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花光寺送使者书壁》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是诗人舒邦佐在花光寺送别使者时所作。 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历史阶段。北方金国对南宋形成强大的军事压力,国内则出现了以宋江、方腊为代表的一系列农民起义。在此背景下,朝廷派遣使者赴各地巡视,安抚民众。 诗人舒邦佐生活在这一特殊时期,作为一名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在花光寺为使者送行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