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闻野有饥殍感叹

标题包含
闻野有饥殍感叹
豌豆斩新绿,樱桃烂熟红。 一年春色过,大半雨声中。 仆野伤饥殍,祈天愿岁丰。 有谁捐白粲,相伴减青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豌豆翠绿如新,樱桃鲜红熟透。 一年的春光消逝,多半在雨中度过。 田野劳作身心疲惫,祈求老天丰收眷顾。 谁愿伸出援手,共同分担生活的重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豌豆:一种豆科植物,结出果实可食用。 2. 斩新绿:形容豌豆新鲜翠绿的颜色。 3. 樱桃:一种果树,果实呈红色,味道酸甜可口。 4. 烂熟红:形容樱桃熟透后的鲜红色。 5. 春色:指春天美丽的景色。 6. 大半:大部分。 7. 雨声:指春雨滋润大地的声音。 8. 仆野:在田野中劳作的农夫。 9. 饥殍:因饥饿而死的人。 10. 祈天:向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 11. 愿岁丰:希望每年都能丰收。 12. 有谁:表示询问,即“有没有人”的意思。 13. 捐:捐赠,施舍。 14. 白粲:一种白色的稻米。 15. 相伴:一起,共同。 16. 减青铜:减少铜币的使用,意指节俭。
去完善
赏析
《闻野有饥殍感叹》是一首触景生情的感怀诗。诗人通过对春日豌豆翠绿、樱桃火红的描绘,以及年年春光的消逝,暗含了光阴似箭、年华易逝的感慨。同时,以“仆野伤饥殍”传达了民生疾苦的关注。最后,诗人期望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丰收之年到来,用以表现诗人的仁爱之心。本诗寓意深刻,充分展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野有饥殍感叹》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大致在公元1259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元灭南宋的战争,战争的残酷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诗人舒邦佐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作为南宋末年的士人,他目睹了国家动荡、民生疾苦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在朝为官期间,努力践行儒家仁政思想,关心民生,希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挽救国家的危机。然而,随着战局的恶化,他的理想逐渐破灭,最终在战乱中去世。 在这一时期,时代背景主要是蒙古帝国对南宋的侵略。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迅速崛起,成为横跨欧亚的强大势力。在对南宋的战争中,蒙古军队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攻占了南宋的大片领土,导致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受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内部的腐败和内斗加剧,使得国家危机日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舒邦佐通过创作诗歌,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