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
索索叶多雨,梦惊窗月明。
一念堕世网,百虑战心兵。
天上麒麟阁,沙边鸥鹭盟。
展转复展转,孤鸿三两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枝叶飘零雨水多,梦中惊醒见月色明亮。
心中起了一个世俗的念头,困扰不已如与内心交战。
天上的楼阁如同麒麟般尊贵,沙滩上的鸥鹭聚集如盟约。
辗转反侧难入睡,传来孤独大雁的哀鸣三三两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舒邦佐:字辅国,号双峰居士,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南宋学者、诗人。
2. 索索:形容风雨声。
3. 叶多:叶子繁茂的样子。
4. 梦惊:因梦境而惊醒。
5. 天上麒麟阁:指西汉麒麟阁,是汉代画功臣图像的地方。这里喻指朝廷。
6. 沙边鸥鹭盟:指与朋友在江边沙滩上的聚会。鸥鹭盟,比喻隐逸的生活。
7. 孤鸿:孤单的鸿雁。
去完善
赏析
《伏枕》是南宋诗人舒邦佐的一首抒怀诗。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在困顿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
首先,开篇两句“索索叶多雨,梦惊窗月明”描述了恶劣的天气和心境。诗人用“索索叶多”来描绘风雨交加的场景,“梦惊窗月”则表现出他内心的惶恐不安。这种心境与环境相互辉映的手法,使读者更加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挣扎。
接着,“一念堕世网,百虑战心兵”表达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遭受的困扰和矛盾。他试图摆脱世俗的束缚,却仍然被诸多忧虑困扰,心灵上的斗争使他愈发疲惫。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也反映出他力求解脱的精神追求。
“天上麒麟阁,沙边鸥鹭盟”则通过描绘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逃离。“天上麒麟阁”意味着高远的理想境界,而“沙边鸥鹭盟”则象征诗人的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心境。这两个画面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乌托邦,使其在现实中得到精神的慰藉。
最后,“展转复展转,孤鸿三两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现实中挣扎的过程。他的心灵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走,不断地尝试平衡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的仍然是孤独与迷茫。“孤鸿三两声”象征着诗人在这个过程中的无助与无奈,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伏枕》是南宋诗人舒邦佐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70年左右。当时,南宋正处于金兵入侵的困境之中,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诗人舒邦佐生活在这个时代,他的人生际遇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作为南宋的一位士人,舒邦佐曾有过报效国家的理想,但在那个乱世之中,他的抱负难以实现。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怀疑和不满。此外,他还目睹了金兵入侵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舒邦佐创作了《伏枕》这首诗。诗中以“伏枕”为题,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辗转难眠的心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深夜无法入睡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痛惜。在这首诗中,舒邦佐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也表达了他对战乱年代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