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广平梅花赋
子猷清雅如此君,菊花冷淡如渊明。
古人嗜物非著物,风味相似因适情。
不见铁心宋广平,乃肯一赋写梅兄。
爱渠风雪不改清,似我不肯郎张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子猷:指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以高洁的品行著称。
2. 广平:即宋祁,字广平,北宋著名文学家,曾作《梅花赋》。
3. 苏轼:字铁心,宋代著名文人,曾任广平郡守。
4. 宋广平:指宋祁,字广平。
5. 爱渠:爱他,此处代指梅花。
6. 张卿:指张禹,字元礼,东汉末年的隐士,曾任郎中,著有《梅花赋》。
去完善
赏析
《读广平梅花赋》赏析:
这首诗通过子猷和渊明的形象比喻,强调了“嗜物非著物”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嗜好事物的看法。诗人在欣赏广平的梅花赋时,发现了其中蕴含的风味和情感,从而引发了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思考。
首先,诗中以子猷、渊明等古人形象作为比喻,表现了诗人对这些先贤遗风的敬仰之情。通过对他们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清雅、冷淡之美感的追求。在这里,诗人并非仅仅关注物质层面的感官享受,而是更注重内在精神的陶冶与升华。
其次,诗人认为广平在《梅花赋》中所表现出的“爱渠风雪不改清”的品质,正是他自身坚守的信念和立场。这种品质使广平和他的梅花成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代表了诗人在现实中不屈不挠、坚持理想的决心。同时,诗人以自己为例,强调了他的个人特质和独特风格,展现了一个独立不羁的形象。
最后,诗人借用广平笔下的梅花形象,表达了对世俗观念的反讽和对正直品德的褒扬。在诗人眼中,那些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之人,如同冰雪中的梅花一样,尽管环境恶劣,却依然保持清白本色。这体现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中美好品质的呼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广平梅花赋》是南宋诗人舒邦佐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文人墨客争相抒发爱国情怀和感叹人生际遇的时代。舒邦佐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曾担任广东提点刑狱使等职务,对国家的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这一特殊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国南侵的威胁之中,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面对家国之悲,许多文人骚客都以诗文寄托自己的哀思。舒邦佐也不例外,他在任职期间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深感国家命运多舛,民众疾苦。在闲暇之余,他时常研读古代文人的作品,以激发自己的才情。
这首《读广平梅花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在阅读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的《广平梅花赋》时,被其中描绘的梅花的美丽和高洁所感动,从而引发了对自己人生际遇和国家命运的感慨。他以梅花为喻,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