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夏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初夏二首 其二
卢橘金珠似,杨梅火齐如。 燕衔春去后,蝉噪夏阴初。 药访三年艾,心凝一束书。 老身仍著病,节物最关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卢橘果实像金色珍珠般闪耀,杨梅则如火红宝石一般诱人。燕子带走了春天的气息,夏天的阴凉处响起了蝉鸣。探访药店寻找三年的艾草,心中却凝注着那一束书籍。老去的身躯仍然疾病缠身,季节更替却最令人挂怀。
去完善
释义
1. "卢橘":指枇杷果,又名卢桔,这里借用了它的别名。 2. "金珠似":形容枇杷果像黄金一样宝贵。 3. "杨梅":一种果实像梅子的水果,常用于描述夏季景象。 4. "火齐如":比喻杨梅果实红艳如火,色彩艳丽。 5. "燕衔春去后":表达了春天消逝,夏天来临的意境。 6. "蝉噪夏阴初":描绘了夏天来临时的场景,蝉在树荫下鸣叫。 7. "药访三年艾":意思是为求得灵丹妙药遍访三年。这里的"艾"是草药名,有祛病作用。 8. "心凝一束书":指的是集中精力阅读书籍,以达到心灵的提升与净化。 9. "老身":作者自称,表达年老的自己。 10. "著病":表示生病。 11. "节物":四季的风俗活动,节日等。 12. "关渠":关注自己的感受,"渠"通"其",代词,指作者自己。
去完善
赏析
《初夏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舒邦佐描绘初夏景色的诗篇。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首诗中,作者主要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形象的笔触描述了初夏景色和生活情景。 “卢橘金珠似,杨梅火齐如”,开篇两句,诗人便以卢橘和杨梅作为初夏的代表性景物。卢橘,即枇杷,初夏成熟时金黄璀璨,如同金珠;杨梅则红艳如火,状若朱砂,犹如火齐。这里运用比喻和对比,形象地表现了初夏水果的丰富多样及成熟的丰收景象,为读者呈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燕衔春去后,蝉噪夏阴初”,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描绘了初夏季节交替的自然现象。当春天消逝,燕子离巢,标志着初夏的到来;而夏日初临,伴随着树荫下的蝉鸣声,提醒人们夏天已经来临。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既生动地勾勒出初夏的自然景观,又透露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药访三年艾,心凝一束书”,这两句诗则转向诗人自身的生活情境。在初夏之际,诗人走访乡野采集药材,潜心研读一卷诗书,感受着静谧的时光和内心的宁静。这里表达的是诗人隐逸田园、恬静生活的理想追求。 结尾的“老身仍著病,节物最关渠”,抒发了诗人年老的感慨和对自然节气的关注。尽管诗人身体状况不佳,但他仍然关心着春夏交替的节气变化,足见他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这首诗至此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庄重的情感基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夏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舒邦佐的一首描绘初夏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金、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并立,战乱不断。 在这个时期,舒邦佐作为一位文人,他的生活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但因时局不稳而辞官回乡,过着田园生活。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初夏二首 其二》这首诗中,舒邦佐通过对初夏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的生活和心境。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的美景,如“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快活时”,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如“三径初成鹤未归,闭门一枕谢芳菲”,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超脱世俗的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