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石屏
烟雾冥濛雨意垂,远山隐隐抹修眉。
急摧行李投前店,似我当年在道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雾气弥漫细雨飘零,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如描绘的眉毛。急忙整理行囊寻找前面的客栈住宿,就和我当年的赶路时光一样。
去完善
释义
《题三石屏》注释:
1. 烟雾:指雾气与烟尘混合的景象。
2. 冥濛:指模糊不清的状态。
3. 雨意:即将下雨的征兆。
4. 远山:指远处的山脉。
5. 隐隐:若隐若现的样子。
6. 抹修眉:描绘女子眉毛的形象,这里比喻远山的轮廓。
7. 急催:催促紧急。
8. 行李:行囊或包裹,这里指旅途中的物品。
9. 投:进入、落脚的意思。
10. 前店:前面的客栈。
11. 在道时:走在路上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自然景色以及自身的处境。首句"烟雾冥濛雨意垂",以烟雾弥漫、细雨飘洒的景象为开端,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接下来"远山隐隐抹修眉"一句,则是通过观察远处山景的若隐若现,使得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得到强化。
紧接着"急摧行李投前店",从诗人急于寻找住宿的情景可以感觉到,他或许是在旅途中遇到了困难和挑战。这句诗表达出了一种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也与后面"似我当年在道时"形成了呼应,表达了诗人在这个时刻所感受到的共鸣和情感上的联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三石屏》是南宋诗人舒邦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舒邦佐正身处动荡不安的南宋时期。当时,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边境发动频繁侵扰,而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此背景下,舒邦佐以他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感慨。
在这首诗中,舒邦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石屏的景观,通过对比三石的不同形态和寓意,抒发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生的看法。第一句“三峰峭立插波清”描述了三石的形状和位置;第二句“影落江湖几千顷”则表现了三石在水中的倒影,映射出广阔的江面和湖面。接着,他用“屹立风霜老,棱层黛色横”来形容三石的坚硬品质和浓厚的色彩。最后两句“不随江水去,直到海扬尘”则借三石的坚定不屈,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品行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