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见梅
插向书窗小小瓶,看来看去眼增明。
花瓶莟子能多少,占却人间无限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放在小书桌旁的小花瓶,一看再看让人心生喜悦。花瓶里的花有多少朵呢?它们却承载着人间无尽的柔情。
去完善
释义
1. 至日:冬至之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在农历十一月。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2. 书窗:书房的窗户。这里指作者在书房中见到梅花。
3. 小小瓶:指插着梅花的花瓶。
4. 看来看去:反复观察。
5. 眼增明:眼睛更明亮。形容欣赏梅花时的愉悦心情。
6. 花瓶莟子:即花蕾。
去完善
赏析
《至日见梅》这首诗歌以“至日”(冬至)为背景,描写了诗人舒邦佐在寒冷冬日中见到梅花时的感慨。诗人在书窗旁摆放了一瓶小小的梅花,反复观赏,心情愉悦。他通过观察梅花的花瓶和花朵,思考着世间万物的美好与深情。
首句“插向书窗小小瓶”,表现了诗人将梅花插入小瓶并放置在书窗边的场景。“小小瓶”突出了梅花的娇小可爱,同时为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的氛围。次句“看来看去眼增明”,表达了诗人欣赏梅花时内心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源于诗人在严冬时节发现梅花的美丽,以及梅花所代表的高洁品质。
接着,诗人以设问的形式描绘了花瓶中的梅花数量:“花瓶莟子能多少?”花苞的数量有限,而它们蕴含的深情却是无限的。尾句“占却人间无限情”,揭示了梅花占据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数情感。这些情感既包括诗人对梅花的喜爱、敬佩之情,也包括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总之,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至日见梅》是南宋诗人舒邦佐的一首咏梅诗,创作于公元1206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宋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诗人舒邦佐,字辅国,籍贯四川达州,他历任地方官吏,颇有政绩,后因直言敢谏被贬谪。
在《至日见梅》这首诗中,舒邦佐描绘了冬日里梅花盛开的景象,借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虽已偏安江南,但北方领土仍在金国手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因此,舒邦佐在这首诗中以梅花的形象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守气节、忠诚国家的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