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陈黄诗

标题包含
读陈黄诗
四海黄太史,百年陈后山。 意深识者少,味永到尤难。 夜静参禅悦,天晴窥管斑。 心知言未契,犹隔一重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可以为您翻译这句古文:“四海黄太史,百年陈后山。” 将其译为优雅的白话文如下: 黄太史遍布四海,陈后山流传百年。 其深意难得世人理解,历久弥新更难能可贵。 在宁静的夜晚,参禅顿悟愉悦身心;晴天时欣赏斑驳天空,心灵更添明朗。 心中深知所说之言并未达到共鸣,犹如跨越一道无形的难关。
去完善
释义
1. 四海:泛指全国或世界各地。这里指的是全国各地的陈师道和后山的黄庭坚的诗。 2. 百年:一生;终身;一辈子。这里借指他们的诗歌传世长久。 3. 陈后山:北宋诗人陈师道的号,他被称为“后山先生”。 4. 黄太史: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黄庭坚的谥号,任过史官。 5. 意深:意义深远。 6. 识者:认识的人,这里指理解他们诗作深意的人。 7. 味永:意味悠长。 8. 到尤难:理解更不容易。 9. 参禅悦:参悟禅宗的道理而感到喜悦。 10. 窥管斑:通过管子的狭小视野来看斑纹,比喻眼光有限,看问题不全面。 11. 心知:心中明白。 12. 言未契:言语还没有完全表达清楚。 13. 一重关:一道难关,这里表示对两位诗人诗作理解的困难程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舒邦佐在阅读陈师道的诗歌时所发出的感慨与赞美。诗人用“四海黄太史,百年陈后山”开篇,指出陈师道(字后山)的诗歌影响深远,流传百年。接下来的两句“意深识者少,味永到尤难”则是对其诗歌特点的高度概括:陈师道的诗歌以意境深邃和韵味悠远著称,但理解这种深意和韵味的读者却为数不多,足见其作品的独特魅力和高超技艺。 第五、六句“夜静参禅悦,天晴窥管斑”描绘了诗人自己研读陈师道诗歌时的情境:在宁静的夜晚,如同参禅一般沉浸其中;晴朗的天气里,如同管中窥豹般发现其中的奥妙。第七句“心知言未契”表明尽管诗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领会到了陈师道诗歌的精髓,但仍然觉得尚未完全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最后一句“犹隔一重关”,传达了诗人对陈师道诗歌高度赞赏的同时,也透露了自己仍需努力钻研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陈黄诗》是南宋诗人舒邦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 在创作这首诗歌之前,舒邦佐曾担任过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但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回乡。他在家乡期间,关注民生疾苦,对时局深感忧虑。此时,他读到陈师道和黄庭坚的诗作,深受启发,写下了这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篇。 舒邦佐生活的时代,南宋已经经历了靖康之耻和宋金和议,国土分裂,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陈师道和黄庭坚的诗作为引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