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桃花

标题包含
桃花
恨题玄都观,欢入武陵谿。 花面无今古,人心自笑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憎恶地回顾那冷清的玄都观,愉快地步入那美好的武陵溪。 花的容颜并无古今之分,人们的心情却在欢笑和哭泣中更迭交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玄都观:即玄都寺,位于长安(今西安)附近,是唐代著名的观赏桃花的地方。 2. 武陵谿: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源,意指风景优美的桃花源。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桃花》诗以玄都观和武陵谿为背景,寓意着古今变迁和人心的复杂。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生百态的感慨。在诗歌中,“恨题”与“欢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叹。而“花面无今古”则传达出桃花无论古今都能绽放美丽,反衬出人心的复杂多变。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的哲理思考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桃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邦佐所作,创作于公元1187年左右。舒邦佐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曾担任过溧水县令、荆湖北路转运判官等职位,以清廉著称。 在舒邦佐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外有金人侵略,内有宦官、权臣把持朝政。然而,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南宋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努力维持着国家的运转。在这个过程中,像舒邦佐这样的官员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以国家和民族为重,坚守岗位,为民请命,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桃花》这首诗正是舒邦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他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桃花表达了他的理想和信念,即在国家危难之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舒邦佐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