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仁义寺

标题包含
题仁义寺
寺以仁义名,当求仁义实。 祇在毫厘间,遂分儒与释。 千载几万言,未能合为一。 大笑出门去,莫问成陈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此指为诗或文所题的名称; 2. 仁义寺:寺庙名; 3. 名:名义; 4. 当求仁义实:应该追求仁义的实质; 5. 祇(zhǐ):仅仅,只; 6. 毫厘间:形容差别微小; 7. 遂:于是,就; 8. 儒与释: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 9. 千载几万言:形容时间悠久且言论繁多; 10. 合为一:融为一体; 11. 大笑出门去:展现出豪爽乐观的态度; 12. 莫问:不问,不必打听; 13. 陈迹:过去的事情或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于“仁义”这一主题的思考。首句提出“寺以仁义名,当求仁义实”,意味着寺庙以仁义的名义存在,但真正的实质在于追求仁义的实践。接下来的两句“祇在毫厘间,遂分儒与释”则揭示了儒家与释家之间的细微差别,强调了两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差异,但本质上都围绕着仁义的主题。 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指出虽然千百年来,各家学派有无数言论和探讨,但却始终无法将儒家和释家的思想完全融合。这是因为他认为真正的仁义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的,因此,他选择“大笑出门去,莫问成陈迹”,表示对待这种无法融合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去面对,不必过于执着于结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仁义寺》是宋代诗人吕午的一首咏古抒怀之作。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279年,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吕午作为宋代的一位文人,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信仰和敬仰。在他的生活中,他一直致力于学习和传承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在创作这首诗时,吕午可能正游历于各地的寺庙之中,感受到了佛家文化中的慈悲和智慧,因此有了这首借题发挥的《题仁义寺》。 在这首诗中,吕午通过对仁义寺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他认为,只有坚守仁义的信仰,才能使人心向善,社会和谐。而这种信念,也体现了他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思考。总的来说,《题仁义寺》这首古诗反映了吕午在北宋时期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