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凤凰台

标题包含
凤凰台
古台曾说少年游,弹指惊嗟岁月流。 山似三神浮碧海,城如一虎卧崇丘。 凤凰去后遗陈迹,白鹭来时认旧洲。 但得风寒无罅隙,江河举目不须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凤凰台:地名,此处并无实指,是一种象征; 2. 古台:古代的建筑遗迹,此指凤凰台; 3. 曾说少年游:曾有人在此度过少年时光; 4. 弹指:形容时间过得快; 5. 惊嗟:惊叹; 6. 山似三神浮碧海:比喻山形险峻如神人漂浮在碧海之上; 7. 城如一虎卧崇丘:比喻城市位于高山之上,气势雄壮; 8. 凤凰去后遗陈迹:凤凰离去后留下了古老的遗迹; 9. 白鹭来时认旧洲:白鹭飞来时能够识别曾经的栖息地; 10. 但得风寒无罅隙:只要没有裂缝让风寒侵入; 11. 江河举目不须愁:放眼望去江水滔滔,不用忧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乐观精神的诗。开篇即通过“古台”、“弹指”等词,形象地描绘出时间流逝的速度,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接着的“山似三神浮碧海,城如一虎卧崇丘”一句,运用生动的比喻手法,展现了山海之间的大自然之美。接下来的诗句则提及凤凰和陈迹,一方面展示了历史的沧桑,另一方面也寓意着新生命的诞生。结尾的两句“但得风寒无罅隙,江河举目不须愁”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只要社会环境和谐,人们就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这首诗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凤凰台》是南宋诗人吕午于庆元二年(1196年)创作的古诗。当时正值金国和南宋对峙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吕午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文人,他深感民族危亡的危机,于是通过创作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吕午在创作这首《凤凰台》时,正面临着人生的低谷。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不畅,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他还目睹了民间的疾苦,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这些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日益加剧,外患频仍,民族矛盾激化。然而,统治者却沉湎于奢侈腐化的生活中,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吕午深感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他希望通过诗歌来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唤起民众抵抗外侮的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