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思
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玉关音信断,又见发庭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积雪已融化,萱草抽出嫩叶,微风吹过水面,水面上长满了青苔。边关的音信已经断绝,又到了庭院中的梅花开放的季节。
去完善
释义
1. 雪尽:指春天来临,积雪融化完毕。
2. 萱:一种植物,即萱草,也被称为“母亲花”。这里可以理解为植物的发芽生长。
3. 叶:指植物的叶子。
4. 风:微风。
5. 水变苔:水中生出了苔藓。
6. 玉关:古关隘名,此处借指边关,或戍楼。
7. 音信断:指与亲人失去联系。
8. 发庭梅:庭园中的梅花开放。
去完善
赏析
《春闺思》是唐朝诗人王涯的一首描绘思妇情怀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雪尽萱抽叶”,意为冬去春来,积雪消融,萱草抽出嫩叶,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一景象预示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已经来临。然而,对于思念远方亲人的思妇来说,这却是一种深深的刺痛,因为她所思念的人仍然远在天涯,无法共度春光。
第二句“风轻水变苔”,描述了春天和风轻拂,水面上的青苔逐渐生长出来的景象。这一句与前一句相互呼应,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好和思妇心中的哀愁。
第三句“玉关音信断”,点明了诗的主题——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玉关,泛指边关,这里暗示诗人所思念的人可能在边疆戍守。音信断绝,意味着思妇无法得知亲人的消息,这使她更加担忧和焦虑。
最后一句“又见发庭梅”,描绘了庭院中的梅花再次绽放的景象。梅花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这也使得思妇更加怀念远方的亲人。她希望能与亲人共赏这美好的春光,然而现实却是分离两地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现了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同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闺思》是唐代诗人王涯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10年左右,正值唐德宗贞元年间。这一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诗人王涯(764-835),字广津,山西太原人,官至宰相。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尤擅文学。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这首《春闺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思妇的心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王涯的生活还算安定,但他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为与权臣的斗争而遭到贬谪,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朝廷担任要职。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