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直近日画笔稍进而棋似倒长作诗戏之
沈郎终日掩柴扉,游艺虽多道日肥。
东绢丹青真得髓,文楸黑白要知机。
笔添龙眼防颓壁,阵合鱼丽孰解围。
暇日杖藜须过子,一枰赢取画图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沈郎整日关闭柴门,他的技艺虽然繁多却使他的精神日益饱满。
在东边的绢布上作画,他真正把握住了精髓;在棋盘上对弈,他深谙黑白之道。
用笔为他增添龙眼以防止颓败的墙壁;组成鱼丽阵型来化解敌人的围攻。
闲暇时,我应该拄着拐杖去拜访他,通过一次博弈来赢得一幅画作而归。
去完善
释义
1. 沈郎:诗人以“沈郎”代指自己,源于古代文人常以自家姓氏冠以“郎”字以示自谦或表清高。
2. 游艺:游乐与技艺。这里特指诗人自己所擅长的诗词书画等艺术技能。
3. 日肥:这里指诗人在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4. 东绢:绢本绘画的别称,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绘画材料。此处借指诗人的绘画技巧。
5. 丹青:中国古代绘画中常用的红色和青色颜料,此处用来比喻诗人的绘画作品。
6. 真得髓:谓真正领悟到了绘画艺术的精髓。
7. 文楸:围棋,特指用楸木制成的围棋棋盘。
8. 要知机:下棋需善于观察对手的策略并掌握时机。
9. 笔添龙眼:这里形容画家在画作中添加了点睛之笔。
10. 颓壁:破败的墙壁,形容原本破败的画作因添加了点睛之笔而焕发了新生。
11. 阵合鱼丽:鱼丽阵是中国古代的战术布阵之一,这里用来比喻对弈时的排兵布阵。
12. 孰解围:意指谁能破解对方的包围。
13. 杖藜:扶藜杖,一种手杖,此处以杖藜代指诗人的行动。
14. 一枰赢取画图归:描绘诗人通过下棋争胜来展示其绘画才能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葛立方的一首咏怀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书画、下棋等方面的才艺的自信和自豪。全诗以沈郎(沈约)为主线,通过对他的描绘,展示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造诣。
首联“沈郎终日掩柴扉,游艺虽多道日肥”,作者以沈约为例,表达自己虽然每天闭门不出,但在艺术道路上却不断进步。
颔联“东绢丹青真得髓,文楸黑白要知机”,则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在绘画和围棋上的高超技艺。这里“东绢丹青”指的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而“文楸黑白”则是指围棋这一智谋游戏。
颈联“笔添龙眼防颓壁,阵合鱼丽孰解围”,是对自己的画技和棋艺再次进行强调,说明自己在这些领域已经得心应手。
尾联“暇日杖藜须过子,一枰赢取画图归”,则是邀请友人前来交流技艺,以棋局和画卷作为媒介,加深彼此的友谊。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作者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书画、下棋等方面的才艺的自信和自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葛立方(约1039-约1141)在南宋初期创作的。此时正值金兵南侵,宋室南渡的历史时期。葛立方以五言诗描绘自己书画技艺的提高以及弈棋时的技巧衰退,以此消解困厄时局带来的内心焦虑和迷茫。
北宋末年,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尤其是金兵南下,导致了北方民众的流离失所。而葛立方作为文人士大夫,尽管身处乱世,仍不忘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这首诗展现了他身处困境依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