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直画屏求题诗 谢安东山
人间钟鼎与山林,出处由来异此心。
既是东山成雅趣,底须捉鼻更微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社会和自然山林,选择其中生活方式内心想法不同。已在东山寻得雅致趣味,不必效仿古人推敲诗句。
去完善
释义
1. "子直":人名,指著名画家刘直夫,字子直。
2. "画屏":此处指一幅描绘东山的画。
3. "谢安东山":谢安是东晋的一位名士,他曾经隐居于东山,后来出仕辅佐皇帝,成为著名政治家。这里的“东山”指的是谢安的隐居地。
4. "人间钟鼎与山林":形容官场与归隐的两种生活状态。钟鼎,象征富贵荣华;山林,代表淡泊宁静的生活。
5. "出处":指出仕为官或退隐山林的选择。
6. "由来":从来的意思。
7. "异此心":意指这两种选择的心态是不同的。
8. "既是东山成雅趣":既然已经有了描绘东山(隐逸的象征)的画作,就已经展现了高雅的情趣。
9. "底须":何须,不需要的意思。
10. "捉鼻":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为用手捂住鼻子,表示不屑一顾的态度。这里用来表示不屑于做诗来赞美画作。
11. "微吟":小声吟咏,这里是做诗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以谢安的典故为主题,描述了作者对于人生选择、出仕与归隐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人间钟鼎”(即世俗功名)与“山林”(指归隐生活),表达了人们在这两种生活方式之间做出的不同选择。同时,通过提到谢安的“东山成雅趣”,诗人暗示了归隐生活的美好和乐趣,使得读者对这种生活方式产生了向往之情。最后一句中的“底须捉鼻更微吟”则传达了诗人主张自然、不做作的人生态度,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耐人寻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子直画屏求题诗 谢安东山》是宋代诗人葛立方所作。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变革时期,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战乱不断。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葛立方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中。他曾任官职,但因政治斗争而被贬谪。这使得他对人生、世事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诗歌创作方面,他以描绘社会现象、抒发个人感慨为主要内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这首诗中,葛立方以谢安的典故为题,表达了自己对东晋名士谢安的敬仰之情。谢安是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在东山隐居期间,曾受到皇帝的征召,出任宰相。谢安在位时,为国家安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后世传颂的贤相。
葛立方通过描绘谢安东山隐居的景象,以及他与皇帝之间的事迹,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不满和对谢安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寓含了他希望自己能像谢安一样,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