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
万顷鲸波朝日赤,沧洲四望无穷极。
海山何处是蓬莱,遍问渔翁都不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顷碧波映朝霞红艳,四面环海岛屿无边。哪里的山海就是蓬莱仙境?向渔民询问都未可知。
去完善
释义
万顷鲸波:形容大海广阔无垠;鲸波,巨浪。
朝日赤:早晨太阳的景色。
沧洲:水边的陆地上;指滨海之地或为水所环绕的地方。
海山:海上之山;也可指传说中的仙境。
蓬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名,位于渤海中,亦泛指仙境。
去完善
赏析
《海上》戴敏是一首描绘海景的诗词,通过对海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开阔的心境和对未知的向往。在诗中,“万顷鲸波朝日赤”描述了海洋的广阔和朝阳映照下的大海,表现出大海的壮丽景象;“沧洲四望无穷极”进一步强调了海洋的无垠,使得读者能领略到海洋的壮观。
紧接着,诗人提出疑问:“海山何处是蓬莱?”通过这个问题,表明了对仙境——蓬莱的追寻,透露出作者对未知的渴望与探索精神。而“遍问渔翁都不识”则表达出即使向当地人询问,也无法找到答案的无奈,表现出人类对神秘未知事物的求索欲望,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海上》是明代女诗人戴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此时的明朝正处于国势渐衰的时期。戴敏作为一个民间女子,虽然没有参与政治,但她却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动荡与社会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朝政腐败,宦官当道,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戴敏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大海上的景象,表达了她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海上一片秋”,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是对未来的期望。而“十分好月不常圆”则暗示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多情只有秋江柳”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执着,即使面对困境,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