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六
兀坐云根懒举头,更无言句示禅流。
森罗万象分明说,有口何妨挂壁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静坐在云端,懒得抬头,更没有言语诗词展示给禅修的人。世间万物都清晰可见,既然有话说出口,那就挂在墙上吧。
去完善
释义
1. 兀坐:独自静坐
2. 云根:云雾缭绕的山巅或云端
3. 懒举头:意指作者悠闲自在,并不愿意抬头看其他事物
4. 禅流:禅宗的门徒,此处可理解为作者周围的人们
5. 森罗万象:各种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通常用来形容世界事物的多样性
6. 分明说:清楚明了地表达观点或事实
7. 有口何妨挂壁休:意指作者自己的言论不重要,不必过于在意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云根之地静坐,无欲无求,甚至对禅意的追求也显得淡泊。诗人把“森罗万象”描绘得鲜明生动,而他的表达方式却是深沉内敛,就像本诗中所说:即便你有满腹言词,又能如何?不如挂在墙上,保持沉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六》是南宋诗僧释怀深所作。怀深于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出生于浙江天台,天资聪颖,悟性超群。他自幼出家为僧,学经习武,多才多艺。成年后游历四方,弘扬佛法,广结善缘。
在南宋时期,朝廷偏安江南,中原失守,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怀深痛心疾首,决心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变这个现实。他奔走呼吁,传播佛教慈悲为怀的理念,希望人们能放下仇恨,共同追求和平与幸福。
在这段时间里,怀深写下了许多抒发了他对现实关怀的诗篇,如《灵岩披云台十颂》等。其中《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六》这首诗描述了他对山中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众生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